坡頭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記者歐陽澤 攝
從平安夜訪到智慧城市管理,從電子政務到“智慧大腦”賦能……一場有關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城市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在坡頭區悄然興起。
近年來,坡頭區全面深化數據要素改革,以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政務服務、強化社會治理為切口,堅定不移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三位一體”拓展數據要素應用路徑和實戰場景,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服務與管理水平,為居民提供精準、多樣、及時的服務。
數據+社會治理 擦亮平安底色
“在這里可以看臺風在哪里、風力有多大,第一時間知道天氣信息,風大了我們就回港避風、不出海了?!比缃瘢骂^區的漁民手指輕點就能在手機上查看船舶定位、天氣預報等信息,完成進港報備、出海報備和安全聲明報備。這都歸功于坡頭區建設的集智能、便捷、高效、穩定于一體的智慧漁船安全監管系統。
該系統能實現涉漁船舶位置可視化、管理網格化、呼叫一鍵化、終端智能化、檔案電子化,為漁民帶來各種查詢便利的同時,也是守護漁民們的“安全衛士”。漁民家屬可以實時查看漁船位置,當遇上極端天氣、發生緊急情況時,漁民及其家屬能立馬通過小程序或者定位器一鍵報警,發送救援信息;工作人員也能及時準確掌握漁船的出返航信息,加強對漁船的監控管理。
智慧漁船系統只是坡頭區智慧城市專題應用的一個場景。坡頭區建成坡頭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整合30多個行業系統數據,完成數據采集量超4.3億條。創新運用感知聯動“入網”模式,推動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平臺的大、中、小屏與“粵治慧”態勢感知中心的對接,將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碎片化的數據進行整合打造數字駕駛艙,打造智慧城市。
據了解,物聯網平臺共享接入了區內已建成的智慧煙感及智慧漁船共計6200多套設備;視頻平臺復用接入雪亮工程、智慧城管、平安鄉村監控視頻共4000多路。
為推動共享賦能,坡頭分批次打造全景坡頭、平安坡頭、智慧黨建、智慧園區、智慧鄉村、智慧文旅、市場監管等“1+6”具有坡頭特色的專題應用。通過這些應用,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區內重點河流監測數據,平安夜訪開展情況,安全生產風險點預警情況等。
數據+政務服務 創優便民服務
“小學注冊時間是什么時候?”“某學校收費標準怎么樣?”“華僑學生怎么入學?”8月升學季,坡頭區民生訴求服務平臺每天都能收到一大批關于學校、學生、學位的各類咨詢問題。雖然每日要解決的問題數量繁多,但是市民都能在2個工作日以內收到答復。
“群眾把訴求工單提交到民生訴求服務平臺以后,根據平臺系統內的事項清單,工單會自動分撥到區教育局,并且系統還會推送短信到區教育局的系統管理員,同時系統還會顯示辦結期限?!眳^教育局將答復結果上傳系統后,由智慧城市分撥中心進行審核結案,群眾就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到工單辦理結果,并對辦理結果進行評價或留言。
坡頭區創新打造數字賦能治理平臺,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出發點,梳理全區60多個部門職能,將群眾訴求反映的社會治理痛點堵點問題,分類形成民生服務事項“三清單”,具體事項分成5大類型,包含8個事件領域,目前形成1370多件事項應用場景,明確了200多種作業處理標準,實現了民生訴求事項立即發現、立即上報、立即處置的效果。
同時,坡頭區整合市12345、粵省心、坡頭發布公眾號等6個訴求渠道,將市民的訴求匯集到民生訴求服務平臺,并根據“三清單”責任事項進行“集中受理,統一分撥,多網協同”,有效實現“群眾點單、網格員報單、中心派單、分流辦單、跟蹤評單”,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通過不斷更新‘三清單’,讓民生訴求自動化分撥更加精細。”坡頭區政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開始關于“井蓋丟失”的分類比較籠統,沒有充分考慮通信井蓋、電力井蓋、污水井蓋的差別,而這些事項涉及的職能部門是完全不一樣的,自動分撥就容易出錯。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后,坡頭區馬上將不同井蓋分類納入“三清單”。目前,除市12345熱線渠道工單外,其他訴求渠道工單已實現80%民生訴求事項系統自動分撥。
在坡頭區的努力下,民生訴求服務平臺成為老百姓信任的“傳聲筒”。無論是找雨傘、裝光纖等求助類問題,還是裝修擾民、大排檔深夜營業等投訴類問題,他們都第一時間想到通過平臺解決問題。
截至目前,民生訴求服務平臺累計受理事件15930件,其中接到群眾訴求事件11975件,網格員上報事件3955件,已結案15418件,限期處理中512件,按時辦結率98.75%,用智慧化手段擦亮“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招牌,2023年被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頒授“平安鼎”。
數據+經濟服務 提升發展能級
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坡頭區完善智能制造數字體系,創新數字經濟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
坡頭區積極推出“云招商”服務模式,探索開展“政府—企業云見面”14次,60余個招商項目資源實現“搶抓”;按照“一行一策”工作方法,采用“云券”補貼方式降低中小企業“上云”門檻和成本,引導中小企業數據向云端遷移,成功推動70多家中小企業實現“上云”,服務企業數據2300條;加快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工作,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主動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執行團隊”制度,帶動全區相關部門協同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編目政務數據149個,開放目錄數據124個,并通過“一網共享”平臺申請數據資源60個。
值得一提的是,坡頭區還通過智慧園區專題應用,對龍頭和官渡兩個園區概況進行可視化。在園區的管委會大廳通過智慧城市大屏展示區內企業分布類型、投資、稅收、公共污水處理等信息,助力園區招商引資。
在完善智能制造數字體系方面,坡頭區以“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落地為契機,扎實推動數據與智能制造相融合,科學建立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扎實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功推動漁業大數據中心在湛江110個重力式網箱、“海威2號”和“恒燚1號”兩型桁架式網箱以及養殖工船300噸試驗船等上面進行示范應用;助力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國內第一條球形石墨自動化生產線,并成為粵西地區唯一上榜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鴻智科技成為粵西地區首家登陸北交所的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