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地標性建筑——三元塔。
6月11日,央視新聞頻道(CCTV-13)金牌欄目《新聞直播間》播出新聞《廣東湛江:探尋嶺南文化瑰寶 體驗雷州古城魅力》,生動介紹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的傳承和新貌,引起觀眾、網友們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雷州古城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自1994年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來,雷州曾先后出臺10多個有關古城保護的政策文件。近年來,雷州又進一步編制完善新版古城規劃,將保護規劃擴大到全市全域,劃出418公頃范圍的雷州古城建設控制區,先后成立了名城、文物、非遺保護等專家委員會,建章立制,推動被動性的搶救保護向主動性的預防保護轉變。目前,雷州統計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達401處,文物保護單位共191處。在雷州,有不少圍繞古跡陸續建成的公園,成為了市民、游客休閑打卡的好去處。
央視記者來到了雷州地標性建筑——三元塔。三元塔是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古塔,登塔后可俯瞰整個雷州城區,不遠處還能看到古城墻的蹤跡。從過去到現在,雷州的城區面積擴大了好幾倍,但是在此依舊能夠看到古城的格局得以留存。
央視記者接著來到雷州西湖,雷州西湖原名“古羅湖”,是人們為了紀念蘇軾、蘇轍在雷州時的歲月,將其改名為“西湖”。雷州西湖中央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蘇公亭,這里三面環水,風景絕佳。去年蘇公亭又經過了重新修葺,成為了人們晨練的好去處。
雷州歷史文化街區的騎樓建筑群。
古城的歷史,不僅藏在古跡中,也藏在雷州街頭巷陌里。央視記者隨后來到雷州歷史文化街區。明末清初,在南洋經商的雷州人回到家鄉,結合中西建筑的特點建成了騎樓建筑群。雷州不斷推出更詳細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舉措,臨街騎樓建筑修繕和加固目前已基本完成。雷州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修繕的過程中,堅持用局部修飾進行墻體的修飾,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建筑,又能凸顯雷州的特色。”
雷州市博物館里千姿百態的雷州石狗。
雷州民風民俗獨特,雷州石狗、雷歌、雷劇、雷州換鼓、雷州儺舞、雷州陶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185項。雷州石狗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在雷州市博物館,觀眾可以跟隨記者鏡頭看到千姿百態的雷州石狗。
央視記者還探訪了雷州當地的潮流街區綜合體。“在這里,市民、游客可以徜徉在仿造雷州古城建成的古色古香的風情古街里,看醒獅、聽雷劇,體驗一系列非遺文化活動,感受雷州文化的魅力。”
在新聞的最后,央視精彩點評道:“如今,雷州注重將旅游、文創、鄉村振興等與非遺的結合,讓非遺走向大眾生活,也為古城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氣息。”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