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吳川市蘭石鎮名利村。
處處綠樹環抱,村屋疏落有致,走進位于吳川市蘭石鎮袂花江畔的名利村,繁花似錦,嶄新的太陽能路燈上系著紅彤彤的中國結,鄉村顏值倍增。水塘對岸,“名利人民歡迎您”七個大字赫然醒目。
名利村自入選廣東“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以來,積極謀劃,立足資源稟賦,加快開展典型村的培育建設工作,致力打造成美麗宜居與農文旅相結合的“魚米之鄉”。
吳川市蘭石鎮名利村景色宜人。
黨建引領 打造綠美宜居家園
時值初夏,漫步名利村,一條條瀝青路直鋪到村民家門口,房前屋后的“四小園”內鮮花競相開放,文化廣場的樹蔭下老人們促膝談心,還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從田里勞作歸來……好一幅和美的鄉村畫卷。
“名利村曾是省定貧困村,房子破爛,雜物亂堆亂放,村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在名利村工作十余年的村干部楊敏告訴記者,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行“三清三拆”,對村里的生活垃圾、村內河塘溝渠、農戶庭院空間和農業生產廢棄物進行清拆,特別是原來臟亂差的地方改造成廣場,成為村民休閑散步、駐足小憩以及孩子們玩耍嬉戲的好去處。
目前,該村基礎設施完善,村內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底化,全村電力、自來水、有線電視及網絡覆蓋率達100%,建有兩座無害化污水處理池、一座垃圾收集屋。如今全村實現雨污分流管網全貫通,建有文化活動中心、法治廣場、黨建廣場、衛生服務站、超市、養老中心、文化宣傳長廊等場所。
為建設綠美鄉村,名利村科學謀劃,動員村民充分利用閑置地、邊角地以及農戶的房前屋后種植花草樹木,打造小而特、小而美的邊角地別樣風景,讓村居中閑置的小微空間實現華麗變身,還發動鄉賢、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鄉村綠化美化工作中,共建綠美名利。
村干部耐心幫助老人辦理線上業務。
“建設綠美鄉村,不僅黨員干部帶頭干,村民也積極參與。”楊敏說,干群合力干勁足,現在名利村“顏值”大大提升,還運用“沃視通”微信小程序,通過“積分內容群眾定、積分方式群眾議、積分結果群眾評”的方式,探索以積分管理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群眾自治熱情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路徑,用“小積分”匯聚農民增收、鄉風文明、農村變美的“大能量”。
說起村里的變化,陳姨激動地說:“現在我們村越來越漂亮了,生活越來越好了!”近年來,名利村先后被評為“湛江市文明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在公布的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中,吳川僅有八條村入選,而名利村占一席。如今,名利村已經完成從貧困村到示范村的美麗蝶變,一幅幅環境優美、產業興旺、鄰里和睦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名利村的大地上正徐徐展開。
吳川市蘭石鎮名利村一景。
崇德向善 文明風尚浸潤人心
美麗鄉村,不光生態好了、環境美了,鄉親們也更添“精氣神”,他們用不同方式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我們村文化氣息很濃,村民最喜歡在這里臨習書法或臨摹繪畫作品,大家可以邊練習邊分享經驗、暢聊學習經歷,好不熱鬧?!泵妩h支部書記張鑒民帶著記者走進了名利村文化活動中心二樓,撲面而來的淡淡墨香讓人陶醉,墻上還懸掛著不少書畫作品。
作為湛江市文明村,名利村建有農家書屋、書法社、雅音曲藝園、芝蘭詩園、科普室等系列文體活動場所,積極開展書法交流、粵曲演出、廣場舞、籃球、足球、龍舟賽等文娛活動。
村民在訓練劃龍舟。
“咚咚咚......”采訪當天,記者看到,在名利村附近的袂花江水域,鼓聲陣陣,名利村龍舟隊正緊鑼密鼓地備戰龍舟賽,隊員們統一節奏奮力劃槳,細長的龍舟在水面上劈出了一道道浪花?!拔覀儚?月8日就開始訓練,為今年龍舟賽做好充分準備?!泵宕迕駨埢窀嬖V記者,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近年來,每年端午節都自發組織龍舟賽,還有來自茂名市隔海村、林道村等近10條村一起展開文明“龍舟競渡”,這不僅增進鄉村之間的交流,也進一步傳承和發揚龍舟文化,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直以來,名利村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氣質”。走進名利小學,藍天白云下,現代化的教學樓窗明幾凈,干凈整潔的操場開闊平坦,師生共同種植的花卉苗圃綠意盎然,修葺一新的學生食堂寬敞明亮。教學樓內,圖書室、儀器室、電腦室,各類教育設備應有盡有,時不時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
“現在名利小學為全年級的學生提供免費的午休宿舍與課后輔導服務,伙食費也只收取一點點,這得益于鄉賢們的資助?!睆堣b民介紹,“我們還辦了名利幼兒園,讓村里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學?!?/p>
鄉風文明吹拂,村民的文化娛樂越來越豐富,家庭糾紛少了,鄰里和睦多了;陳規陋習少了,良好風氣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休閑健身的多了……在鄉規民約的引導下,名利村爭先創優蔚然成風。
如今的名利村,不僅鄉村“顏值”提升,村民文化素質也顯著提升,文明之花正在這里燦爛綻放。名利村于2023年被廣東省慈善總會授予廣東省“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省級示范村社。
名利村特產稻米。
產業賦能 探索“農旅+”新路徑
初夏的名利村,綠水逶迤,連片水稻田,綠意盎然,長勢良好。
近年來,名利村利用當地水網交錯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紅米、黑米種植,創建了“名利禾花”米品牌,同時成立鑫名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黨支部+農民+合作社+公司”經營模式,引領村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名利村土壤肥沃,地勢平坦且日照時間長,種植的紅黑米特別受老百姓歡迎?!睆堣b民說,“以前因種植比較分散,缺乏資金,更缺乏技術,紅黑米的收成并不好,導致村民收入不高。直到對口幫扶單位和企業的到來,迎來了新‘稻’路?!?/p>
據了解,“名利禾花”米品牌由合作社與村民共同建設經營,村民負責耕種,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加工,這樣一來,“名利禾花”米的品質也得到了保證。此外,合作社還經常開展促銷和技術指導,指導村民種植紅米和黑米,做到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在各方努力下,名利村的紅黑米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名利禾花”米品牌也逐漸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我們‘名利禾花’米采用全自動的大型生產線加工,味香可口,現已成功注冊了‘名利禾花’米商標,還更新包裝。”張鑒民表示,目前名利村正籌備建設“糧油加廠”和“農產品展銷廳”,進一步提升“名利禾花”米品牌知名度與銷路,提高村民與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推出本地特色純手工的“名利禾花”糖,進一步壯大村級產業,助力區域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帶動群眾增收,激發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產業活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名利村堅持黨建引領,瞄準自身特色,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探索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
“接下來,名利村將利用商標優勢,計劃與廣東大神食品集團合作,通過抖音直播、電商平臺、鄉村振興農副產品消費幫扶等平臺打通銷售渠道,讓名利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碧m石鎮鎮長薛勁松表示,名利村三面環水、河流交匯,將堅持產業賦能,以產業提升環境,推出共享農莊,發展高密度釣魚場、釣蝦場等相關產業,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吸引廣大市民旅客前來休閑露營、河邊垂釣、團建燒烤,創新消費場景,努力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