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村百年古樹。
微風輕拂,綠影婆娑,吳川市覃巴鎮羅村內,一株株古樹名木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近日,記者走訪此地,發現海紅豆、山蒲桃、雀榕等古樹名木蔚然成林,其中樹齡最大的超過160年,它們不僅見證了村莊的歷史變遷,更成為了激活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綠色瑰寶。如今,村里組織成立了護樹隊,多措并舉,悉心保護這些百年古樹,留住綠美鄉愁記憶。
樹齡160年以上的海紅豆。
漫步于羅村,古樹群落郁郁蔥蔥,樹冠層疊交映,陽光穿林而過,灑下點點光斑,隨風搖動的枝葉更添幾份生機勃勃。這些古樹名木有海紅豆、山蒲桃、紅鱗蒲桃、雀榕等品種,樹身均已掛上獨屬的“身份證”,標牌上注明古樹編號、科屬、樹齡及古樹介紹等,游客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深入了解古樹信息,比如樹齡最大的海紅豆,標牌詳細介紹樹齡“160年”,科屬“豆科海紅豆屬”,以及“落葉喬木,種子鮮紅色,可作園景樹,根、葉可入藥……”等內容。
村中長輩談及這些古樹,眼神中滿是敬畏和深情。它們伴隨著一代代人的成長,成為鄉愁情感的寄托。“這樹在我小時候就這么粗,這么多年過去了,依舊如此。”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憶道,夏日里,古樹蔭下總是村民們乘涼休憩的好去處,它們不僅僅是風景,更是鄉愁的具象化象征。
羅村村民小組長陳志興介紹,村中珍藏著國家三級古樹4株,包括160年的海紅豆、130年的山蒲桃、110年的紅鱗蒲桃及100年的雀榕,另有約20株數十年樹齡的老樹。這些古木不僅是自然與生態的瑰寶,更蘊含深厚的人文歷史價值。為加強保護,羅村自發成立了一支由村干部帶領的護樹隊,他們負責監控古樹安全,定期進行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并規劃建造古樹公園,多措并舉守護著這些珍貴的綠色遺產。“前兩年天氣高溫干旱,海紅豆、山蒲桃落了不少葉子,于是大家齊心協力定期澆水灌溉,如今看到古樹重煥生機,心中充滿欣慰。”陳志興指著枝頭新綠說道。
“護樹隊”隊長陳志興早年曾在深圳從事苗木生意,對樹木的管護有一定經驗。他介紹,在對樹木進行“體檢”時,他習慣按照“遠看+近看”的方法評估古樹健康狀況。從遠處觀察的是樹木整體生長態勢,包括樹冠、樹葉生長狀況;在近處觀察的是樹木有無枯枝、病蟲害,以及根系有無受損、土壤有無積水。他認為,樹木有著獨特的身體語言,通過細致觀察,護樹隊能及時應對各種情況,有效保護古樹。
吳川本土文史研究者梁杰指出,古樹名木是寶貴的自然與文化財富、是自然變遷與地方發展的活化石。它們以獨特的生命形態、堅強柔韌的品性與當地相生相伴,守望著“綠色環境”的根脈。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不僅有助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城市的綠色發展。梁杰建議羅村結合自身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讓古樹名木成為傳承綠色鄉愁、推動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
“古樹是羅村的‘活歷史’,保護它們即是保護綠色的文化遺產,延續鄉愁記憶。”陳志興表示,今后,羅村要繼續強化古樹保護,將保護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古樹公園和古樹鄉村建設,借助古樹名木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吸引力,還計劃引進更多的旅游項目和創新旅游產品,通過打造鄉村農文旅項目帶動旅游,為“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