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客路鎮恒山村的農田,無人機飛回換電。
4月16日,伴隨著陣陣嗡鳴聲,農用無人機盤旋在雷州市客路鎮恒山村的農田上方,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穿梭于田間有序“飛播”。
記者在現場看到,廣東省袁稻種植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尚儒正在無人機團隊的幫助下使用無人機進行早稻播種,村民將浸泡出芽的種子倒入播撒箱中,在重力傳感器的感應下,通過無人機控制面板就可以實時知道播撒箱中種子的余量,按照預定飛行路線能夠精準播撒,相比傳統的人工播種也更能夠實現按量播種。
無人機穿梭在農田上進行春耕播種作業。
“這里有8000多畝農田,將全部采用無人機播種。若使用無人機播種8天可以播完,若請人工則需要一個多月。”吳尚儒滿臉驕傲地向記者介紹道,相比傳統的人工育秧、插秧,“飛播”不僅效率更快更精準,能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田里,而且播種成本也更低,算下來,每畝能節約200多元的成本。無人機播種等現代化農業新技術的運用,讓農業生產更加智慧和高效。
為響應政府號召,作為廣東省袁稻種植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的吳尚儒回到湛江,積極參與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在徐聞南三承包1100畝的沼澤地種植再生稻,將荒野改變開發成良田。今年又與湛江市樂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種植袁隆平高科第四代超級水稻、瑋兩優8612、晶兩優534等優質水稻,預計每畝總產量有望突破1300斤。
農機穿梭于田間進行科技春耕作業。
在農田里,兩臺無人機按照預設線路,將催好芽的早稻種均勻地播散在泥土里,而數臺旋耕機也在田里忙著撒肥料和覆土。“無人機播種僅需要操作人員調試好種子用量、撒播速度、飛行速度、飛行路線等各項參數,再將種子倒進撒播箱,便可在田間播種,輕松完成一兩百畝農田的播種。”吳尚儒還告訴記者,同時他們也對旋耕機進行改造,打造覆土施肥一體化的旋耕機,通過大力推廣無人機播種技術助力春耕生產,讓農業生產更智慧。
如今,在田間地頭,多樣化的生產新模式,正在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新質生產力正在推動傳統農業創新升級,無人機播種被廣泛應用,廣袤田野上滿滿“科技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