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柏基村村貌。
進村,賞心悅目;看人,勤懇奮為……走進遂溪縣北坡鎮趙屋村,產業基地生機勃發,鄉間道路干凈寬敞,農家小院整潔有序,“四小園”星羅棋布點綴在房前屋后,一幅幅小而精、綠且美的鄉村美麗畫卷躍然眼前。
去年11月,遂溪縣北坡鎮趙屋村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近年來,趙屋村堅持黨建引領,緊緊把握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的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處處煥發出新村新風貌。
“小切口”撬動鄉村“大顏值”
趙屋村是北坡鎮的一個行政村,下轄有北山洋村、柏基村、豐勞村、立德村等8個自然村。
走進柏基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一座座農房庭院被繪上法治宣傳彩繪,掩映在綠樹紅花之間,還有沿路的小菜園、小公園、小果園一個接一個,仿佛讓人置身于美麗的田園畫卷中。
漫步鄉道,只見一片片綠油油的小菜園在房前屋后整齊排列,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菜園周圍還圍上了籬笆,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象。
近年來,趙屋村堅持黨建引領,按照連片開發、示范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思路,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各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保留鄉村原有特色風貌,形成一村一景的格局。在典型示范村的建設中,多從“小切口”“小細節”處下心思,多用“妙布局”“巧構思”,推動村莊整體環境“大提升”。同時,因地制宜規劃布置“四小園”,活化利用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見縫插綠”,不斷提升鄉村“新顏值”。
據介紹,柏基村率先實現民居外立面統一規劃統一改造;北山洋村在全縣率先建立了共享菜園,推進全鎮“四小園”農村小生態板塊建設等,還入選湛江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同時入選廣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建設鎮,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鎮148條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此外,還規劃了“喜事林”植樹點,推動群眾深入參與到“有喜事,來種樹”行動中,既為自家“添喜”,更為家鄉“添綠”,助推建設綠美鄉村,共創美麗家園。
“小創新”開拓鄉村治理“新路徑”
在共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中,趙屋村持續健全組織陣地建設,建立“鎮黨委—黨員干部—房頭”三級網格體系,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率先實行“黨建+綜治+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人人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
為持續擦亮“黨建+”特色品牌,趙屋村利用榕樹林等場所打造“榕議事”平臺,結合“平安夜訪”“千干百警入戶”等活動,推動黨員干部主動靠前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訴求、化解鄉村矛盾。同時,利用北山洋村鄉村驛站試點建設“積分驛站”,將門前“三包”、參與村中事務及矛盾糾紛等納入積分考核范圍,積分考核“一月一考評、一季一表彰、一年一通報”,村民可憑積分到“積分驛站”中兌換蔬菜種子、洗衣液、牙膏牙刷等用品,充分激發村民參與村中事務的積極性。
一直以來,趙屋村多措并舉,通過打造“紅色課堂”下鄉村,精心組織“老干部方言宣講團”下基層宣講活動,開展了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等內容。趙屋村還注重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盤活黨群服務中心、村史民俗館、文化廣場、書屋禮堂等文化場所資源,使其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活躍陣地。
目前,趙屋村建好了硬底化巷道,安裝了路燈,建有辦公樓、平安驛站、籃球場、法治文化廣場等,實現了村莊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位于該村的遂溪縣首個“無訟村居”示范點,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工作室、矛盾糾紛不上交”,營造出“無訟”和諧社會氛圍。
“小產業”鼓起群眾致富“錢袋子”
走進趙屋村的辣椒種植基地,冬暖棚里綠意盎然,一排排辣椒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辣椒。
近年來,趙屋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發展桑果采摘體驗園,促進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在桑果基地的帶動下,幫助130名村民就業,實現桑果采摘期人均月收入4000-5000元。
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趙屋村2023年依靠商鋪出租,同時流轉土地600余畝,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7余萬元,還成立了10余家合作社。據介紹,由種植大戶統一經營,既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又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村民不僅可以收到土地租金,還可以到企業或周邊打工參與農產品種植、收獲環節,大大提高了收入。
趙屋村將緊抓“百千萬工程”契機,大力推進積分制和清單制建設,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生態旅游和農村電商等新產業,連線發展民宿、農家樂和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等,打造精品鄉村旅游路線,建設“產強村美民富人和”的典型村。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