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雷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成忠帶隊到雷州附城鎮東寮漁港現場調研紅樹林修復情況。
1月10日起施行的《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1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紅樹林濕地行為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提出檢察建議、支持起訴或者提起公益訴訟。”這是湛江地區首次將檢察公益訴訟條款列入地方性法規。
湛江檢察機關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為守護紅樹林提供堅強司法保障。辦理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精品案件,其中1個案件入選最高檢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1個案件入選廣東省檢察機關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做法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上宣傳推廣,向世界奏響湛江紅樹林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強音。
強化專項監督 高位推動促保護
2021年12月,湛江市委部署建設“紅樹林之城”之后,湛江市人民檢察院立即聯合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服務和保障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印發《關于聯合開展服務和保障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全市檢察機關找準紅樹林資源司法保護的切入點,為建設“紅樹林之城”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市檢察院多次組織力量到轄區內紅樹林保護區開展實地走訪和現場調研活動。同時加強與自然資源局、紅樹林管理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溝通聯系,采用實地走訪、暗訪等方式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對轄區內紅樹林保護區全覆蓋,全面掌握紅樹林保護區存在的私搭亂建、毀林造塘、非法占地、水域污染、非法狩獵等問題。
強化工作機制 科學監督解難題
檢察機關在巡查麻章區湖光鎮紅樹林保護片區期間,利用無人機高空3D建模技術采集生態環境數據并進行對比;邀請廣東海洋大學林業專家參與現場查勘,對發現問題當場分析當場解答,并出具專家意見,為調查取證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接入“專業外腦”。
湛江檢察機關在全市設立9個紅樹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站、1個海珊瑚檢察工作站、1個珍稀海洋生物檢察站,不斷強化對濕地的全方位司法保護。通過依托工作站平臺開展普法宣講和科普教育,借助平臺開展接訪活動,打造紅樹林保護名副其實的“湛江名片”。
強化跨區域協作,與廣東茂名和廣西玉林等12家單位建立云開山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協作機制。與深圳、北海、海口等十地市檢察機關共同建立紅樹林濕地保護聯盟。
強化檢察職能 依法辦案護公益
湛江檢察機關通過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相關濕地保護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麻章區檢察院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行政機關雇傭民工清理外來入侵物種、固體廢棄物,并在沿海各村莊聘請專職護林員15人,在未開發區域設立明顯警示牌,切實守護紅樹林。
經開區檢察院向多個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牽頭召開紅樹林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座談會,以凝聚共識促檢察建議落實。被監督機關制定紅樹林修復方案并共同督促侵權人進行補種修復。目前計劃補種紅樹林3000株,已完成補種1500株。提起涉紅樹林案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促進紅樹林資源公益損害修復。
在市檢察院的指導下,雷州市檢察院通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推動相關侵權人做好紅樹林功能修復工作,完成紅樹林造林面積約126畝。
檢察機關根據侵權行為、損害后果、侵權人的主觀惡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靈活借助鑒定評估機構作用,嚴謹量化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主張侵權人應承擔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2倍的懲罰性賠償共計509萬元并得到法院判決支持,侵權人已將賠償款繳納至法院賬戶,訴訟請求得以全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