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鋪街道黨員干部在轉移受困群眾。記者林明聰 通訊員陳楓嵐 攝
受持續降雨和上游水庫泄洪影響,10月20日至21日,鑒江、袂花江、小東江水位持續上漲,吳川市部分河段超警戒水位,部分地區出現內澇,防汛救災形勢嚴峻。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吳川市廣大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他們頂風冒雨,以“迅”制“汛”,為搶排積水奔波在街頭巷尾,為轉移群眾疾走在老房危房,上下一心,主動作為,聞令而動,迎難而上,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努力筑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紅色堤壩”。
以迅制“汛”——博鋪街道地處袂花江畔,在此次汛情中道路、房屋、農田受浸。10月20日凌晨,博鋪街道啟動應急“夜間叫醒”機制,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街道防汛群眾轉移攻堅隊伍緊急集合,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從“轉移、救助、安置”三方面做好應急搶險工作。該街道部分地區積水較深,社區干部用沖鋒舟積極轉移受災群眾。該街道啟用學校為臨時集中安置點,安置低洼戶群眾,社區工作人員為群眾送上餐食,做好群眾溝通安撫,全力保障被轉移群眾生活。
沖鋒在前——梅菉街道廣大黨員聞“汛”而動,自發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巡邏隊、黨員志愿服務。從10月20日凌晨開始,黨員干部奮戰在河道巡檢、隱患排查、群眾轉移、物資配送、緊急救援等各條戰線上。在梅菉街道梅嶺社區,黨員干部為受困群眾送暖心物資。梅菉街道梅山社區利用沙包加固社區防洪水閘,并架設3臺抽水泵抽水,以降低轄區魚塘水位,防止低洼地村民受浸。
聞“汛”而動——在蘭石鎮四叉口渡,該鎮黨員干部全力加固四叉口渡附近河堤,防止河堤崩塌。黃坡鎮消防隊及應急分隊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趕赴平城村委會等防汛救災一線,協助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淺水鎮和吳川市水務局迅速行動,搶險人員用塑料布和沙袋把受損堤面封實,對塌方部位做進一步加固,拉砂、裝砂袋,用機械打木樁250支固堤。在長岐鎮下倉社區,消防隊員同下倉社區黨員干部合力救援被大水圍困群眾;加固鑒江上流灘段堤圍;轉移山賴村被困群眾。吳川各供電所黨員干部帶頭緊急開展低洼、易浸設備及臺區特巡特維,持續做好低洼水浸臺區跟蹤監測和應急處置。
“汛”速出擊——覃巴鎮對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危房舊屋、低洼易澇地區,切坡建房以及山塘水庫等重點隱患區域進行全面排查。根據汛情以及實地調研情況,實時研判,迅速制定應急方案。分組提前撤離轉移低洼住戶,清理斷枝落葉,疏通溝渠,準備沙袋,排除安全隱患。并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應急值守制度,機動應急組隨時候命,保障轄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吳川市公安局大山江派出所于10月20日2時許接到群眾報警求助,立即聯合社區干部、村干部開展現場走訪排查及轉移群眾工作,使用泡沫船救援被困群眾。救援及轉移工作從凌晨一直持續到上午,民警、輔警成功轉移群眾65戶共計216人。
以汛為令——長岐鎮小東江博歷站、三丫江新聯村站水位迅速上漲,老巴山蘇村堤圍排水閘、鑒江上流灘段堤圍、三丫江南清西江口段堤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情況告急。長岐鎮干部、黨員、退伍軍人等力量全部動起來,奮勇沖鋒,擋在前線,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嚴防發生次生災害,相關鎮街黨員干部加強對河堤、堤口等低洼易澇點的巡視排查。
該市三防指揮部已于10月22日22時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降為防汛IV級應急響應。10月23日早上,吳川市江河已全部在警戒水位以下。至10月23日早上,吳川市防汛救災工作仍在進行之中,該市黨員干部將主動擔當,持續奮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奮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防汛救災一線展現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