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島紅樹林。
隨著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的建設,來自五湖四海的“湛巴人”匯聚于湛江,他們將自己在湛江的工作和生活體驗拍成一系列短視頻。
視頻截圖。
8月22日,“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這個七夕,且道一段他與紅樹林雙向奔赴的故事》,文章主角是徐自成,他負責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事務話題。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出于對自然和生態的熱愛,徐自成一直活躍在湛江志愿者活動一線,這讓他看到許多湛江人對生態環境的愛與行動。在他眼中,湛江人與紅樹林之間充滿了故事。
在某次社區活動中,徐自成結識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橋管理站的林廣旋站長,并在與林站長的深入溝通中,體會到了湛江這座城市與紅樹林相依相守的至深情感。
“從90年代至今,林站長和他的團隊一直守護著高橋這片紅樹林,已經有30多個年頭了。”徐自成說。
紅樹林的造林,需要按照株行距插好,然后日復一日地守護并等待成林。徐自成跟隨林站長的腳步,親身體會了紅樹林的種植過程。
正是這些不忘初心的育林人,守護這片林蔭的成長,使得高橋紅樹林保護區擴展成為了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
徐自成說:“紅樹林的栽種其實并不難,只是需要有人不怕臟不怕累,堅持做下去。”
通過林站長的介紹,徐自成對紅樹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是防風消浪的“海岸衛士”,是凈化陸地徑流、防治近海水域污染的“過濾器”,在碳匯和碳循環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十年如一日,林站長和他的團隊守護如初,為高橋紅樹林創造了更多生存保障,也為這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紅樹林是近海漁業的“飼料廠”,也造就了湛江漁民采海的傳統。徐自成走入紅樹林保護區附近的渡頭村,見證了這里的人與林相互依存的親密關系。
視頻截圖。
村民自發地保護紅樹林,紅樹林也保障著他們的漁業和生活,饋贈給這片水土一個穩固持續的生態保障。
除了紅樹林的保護,徐自成還在關注著湛江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多個話題,例如鳥類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等。同時通過社區咨詢委員會會議、科普進社區及項目溝通熱線等平臺,與當地社區建立公開、透明、及時的溝通渠道。
徐自成有個愿望,希望能有更多人與他們一起,積極參與湛江生態保護,共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