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霞山商圈。
今年以來,霞山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著力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競標爭先、比學趕超”行動統籌謀劃、一體推進,不斷深化改革、優化機制、提升服務,各項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局長在大廳”窗口為民服務。
霞山區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
多措并舉強化精準招商
霞山區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堅持“制造業當家”,認真落實湛江市五年行動計劃,堅持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實施“三個一”工作機制,即招商工作一體化領導、一盤棋統籌、一把手掛帥,進一步明確了招商引資的統籌領導,壓實“一把手”招商引資的首位責任,統籌全區產業發展。今年來,區黨政主要領導會見來訪企業38家,赴鎮江、深圳、天津、大連、杭州、廣州、臺州、香港等地考察對接企業35家。
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資項目服務保障方面,霞山區健全黨政主要領導跟蹤項目、區四套領導班子掛點聯系項目機制,強化招商項目全周期管理,提供專人、專班、專管“一對一”精準服務,及時解決項目落地建設和投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力促項目早開工、快建設、早投產。對招商團隊進行優化,區招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六個專責小組,抽調懂經濟的骨干人員脫離原崗、集中辦公,專職招商。今年來,新引進億元以上招商項目4個,推動霞山區招商簽約項目動工建設10個,著力解決環峰能源在用地指標及土地報批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市直單位推薦招商項目線索3條轉化為簽約項目。
霞山區還多措并舉強化精準招商。按照“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發展思路,對轄內的工業、商業、可利用土地等載體具體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并制成存量資源臺賬,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提供支撐。聚焦霞山區“2+4+2+8”產業定位發展,以“高鐵新城建設”“港產城聯動”“大文旅開發”三大抓手,依托“1+7”功能區,大力開展以商招商、聯合招商、以鏈引商、資本招商,積極引入一批大型央企國企、知名民企,重點招引建鏈強鏈擴鏈型、集群配套型、龍頭基地型項目。
企業開辦一窗通辦。
著力改革創新,政務環境明顯改善
規范政務服務管理,提高政務審批效率
霞山區著力改革創新,政務環境明顯改善。始終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主動承接職權下放,主動推動管理升級,主動創新服務方式,促進全區政務服務效率不斷攀升。在有序承接事權下放方面,霞山區積極承接市下放事權,其中落實下放的醫療機構許可、放射診療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醫護人員執業登記審批等事項辦理660次,確保事權承接得了、落實得住。
在規范政務服務管理方面,重新編印了《霞山區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實現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公開化、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及時指導和督促各單位梳理辦事流程、公開政策依據,確保線上、線下相統一。進一步梳理進駐區政務服務大廳和部門分廳事項,印發《霞山區政務服務事項應進必進實施方案》,有力督促14個單位和640項事項新進駐大廳或分廳,單位及事項進駐率分別提升至100%、84.8%。
在強化政務數據支撐方面,霞山區持續發動完成“粵省事”戶數注冊29.6萬戶、“粵商通”戶數注冊4.59萬戶,進一步夯實數據服務政務基礎;“掌上辦”“自助辦”“一網通辦”及跨區域通辦不斷深化,新增政務服務綜合一體機32臺、“粵智助”服務自助機1臺,分別累計47臺、22臺,基本實現基層自助便民服務全覆蓋;完成跨區域通辦事項452件,極大方便群眾異地辦事。
在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方面,霞山區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與專業窗規范運作,“一窗受理、并聯辦理、集成服務”模式不斷完善,行政許可事項“一窗”受理率、“零跑動”覆蓋率達80%,即辦率達90%;新設置“一件事”主題、惠企利民政策、就業創業服務窗口和社保費征繳調解窗口,首推6件“一件事”主題服務事項,形成41條政策集成匯編,幫助23人落實就業,實現醫保經辦和繳費業務“一廳聯辦”,一舉破解稅費爭議長期積存的難題。積極探索實施“局長在大廳,服務零距離”活動,組織各相關單位按要求安排局長或相關負責人坐班,跟蹤辦理本部門業務窗口難件堵點,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辦不成事”相關事項,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綠色通道制度有效落實,助推25件“辦不成事”窗口反饋事項得到了解決。
霞山區率先創新將“全程代辦”服務對象,從工業項目延伸擴大至全部投資項目,實行所有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建成“1+1+8”工作體系。堅持難事辦好、急事辦穩的原則,通過容缺受理、綠色通道、告知承諾等方式方法,累計代辦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代辦協辦事項14件,破解潤泰物流、匯潔洗滌、康年橡膠、智慧糧油、洲際科技等工業項目建設的水電供給等問題;推行并聯審批、定制化服務,真正從機制上打通了辦事堵點、提升了辦事效率,獲得企業高度贊賞。
在提高政務審批效率方面,霞山區持續深化規劃用地審批改革,實行涉及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同步辦理,整合工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用地預審意見合并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有效整合服務資源,推動辦稅流程再造、人員再優調、效率再提升,成效顯著,非接觸辦稅率由65%攀升至99.66%,實體窗口日均叫號量由285筆縮減至43筆,網上審批月處理業務量由2000條增至10000條,部分事項辦結時間由30天縮減至1天。持續落實“三減一免”措施,開辦企業全流程網辦“一日辦結”率達100%,新登記市場主體12341戶,比增237%。
在加大政務服務督導方面,注重加強明察暗訪,及時反饋政務辦事窗口存在的7個問題,并督促落實了整改;同時對涉及優化營商環境領域的9條問題線索進行跟蹤核查、辦理,截至目前已辦結4宗、立案2人,形成強大的紀律震懾效果。
政務服務自助機方便群眾。
改善市場、法治、開放環境
宣推優化營商環境成果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霞山區著力規范監管,市場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全面梳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事項,認真落實“雙隨機、一公開”、自由裁量權等監管制度,不斷改進執法監管方式、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努力推動執法結果共享互認,最大限度壓減守法守信用記錄良好的檢查頻次,致力為市場主體創建公開、透明、安全、有序的經營環境。上半年,轄區沒有出現價格違法行為。同時,各單位注重加強信用信息公示歸集共享,及時向“湛江信用”平臺報送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雙公示”信用信息98822條,實現“雙公示”總體達標率100%。
通過著力健全機制,霞山區法治環境明顯改善,促進訴訟質效服務穩中趨好,民商事案件當場立案率、民商事一審服判息訴率、首次執行案件法定期限內執結率等指標均居全市前列。積極推進法治宣傳“五進”活動,累計走訪企業25家、個體工商戶200多家,切實幫助企業化解糾紛3起。著眼源頭治理,及時化解勞資糾紛51宗,追回拖欠工人工資2960多萬元。
霞山區著力加快發展,開放環境明顯改善。《霞山區“1+7功能區”發展規劃》編制全面完成,突顯片區聯動開發、一體建設新理念。區領導帶頭落實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服務工作機制,靠前推動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力恢復,在全市排名穩步躍升。招商引資初顯成效,成功引進中能建、建星機械等項目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落實協議投資8.37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協議投資2.55億元。積極支持盛邦家居建材市場申報重點市場知識產權保護項目,推動1家企業參加商標品牌價值提升專項行動,促成3家企業成功落實專利產品備案,為粵海飼料公司爭得高價值專利培育扶持資金30萬元。同德藥業公司獲批成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為企業吸納、集聚博士博士后人才搭建優良載體。幫助華輝石化等5家公司10人次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助推企業融入RCEP“朋友圈”;幫助1名企業股東落實一年多簽申請,助力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創新勞務招聘方式,積極推動區屬醫院與省內優質醫療資源合作。成功舉辦了“2023霞山營商環境宣傳暨春季就業招聘·社保窗口前移·金融走基層服務”活動,大力宣傳推介霞山優化營商環境成果,努力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