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村群眾在公園里一起游玩。記者林明聰 攝
講文明、遵法紀、講道德、文化濃、產業興、村民富……在吳川市黃坡鎮各地村莊,一條條凝聚村民智慧的村規民約,不僅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更在潛移默化間融入了村民的心中,“約”出村莊發展新氣象。
6月15日,記者從黃坡鎮獲悉,該鎮將踐行村規民約作為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大力弘揚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村民公共精神、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淳厚平和、睦鄰友好的良好鄉風,有效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造力,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目前,黃坡鎮30個村(居)委會249條自然村全部制訂村規民約,覆蓋率達100%。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林屋村、冼村、平城村等村莊,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有序的村容村貌、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生動有趣的文化墻,村莊外墻上設計精美的“村規民約”格外醒目。在村規民約的影響下,這些村莊的村容村貌悄然變化、文明鄉風浸潤人心。
“我們村自從有了村規民約,村里的環境衛生更加干凈了,村民的環保意識更加提高了,甚至我們小朋友的環保意識也逐漸提高,對于我們全村來說都是一件很好的事。”黃坡鎮林屋村一位村民說。
林屋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建云介紹說,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林屋村因地制宜,結合林屋村實際情況,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制定本村“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就像一把‘尺子’,規范村民言行,約束不良習俗,讓鄉村治理更加有效。”林建云說,通過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們自覺摒棄不文明行為,積極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助推鄉村文明新風尚傳播到林屋村每一個角落,落地生根,推動形成鄉村治理新風尚。
黃坡鎮冼村不但制定了村規民約,還制定了“衛生村”“美麗庭院”評比工作方案,讓村民個個爭做“文明戶”。冼村一位村干部說,過去很多事情都需要村干部去協調,但自從建立了村規民約,全村有了一致的行為準則,村民發生矛盾和糾紛時就拿出來比對,很多事情、矛盾都可以自己商議解決。冼村美麗鄉村建設還帶來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整潔衛生的環境里,村民開始注意自己的儀表,衣著干凈整潔,言行舉止優雅起來。村美人更美,冼村不僅村莊美麗,村民愛干凈的好習慣也在逐漸形成。另外,村居環境變好了,“飯后散步”也成為了不少村民,特別是老人每日的必修課。
“村規民約一開始好像是限制村民行為的條條框框,但如今已經成為村民自愿自覺的行動。”黃坡鎮多位村干部反映,村規民約的約束和教育,讓村民深切感受到了家風良好、鄉風文明的鄉村新氣象,大家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主動參與村里的公共事務管理,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據了解,近年來,針對鄉村治理中遇到的問題,黃坡鎮積極探索,大力推進村規民約的制定修訂和傳播踐行,通過注重在“訂、約、效”三個方面下功夫,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廣泛宣傳,培樹典型,培育村民公共精神、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淳厚平和、睦鄰友好的良好鄉風,有效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造力,有力助推了鄉村治理。
該鎮的村規民約在修訂完善過程中堅持原則和底線,為保證村規民約程序合法、內容合法,同時兼具可操作性,該鎮把村規民約的修訂初稿送專業人士進行合法合規性審查解讀,明確村規民約的制定程序,規范村規民約的制定內容。該鎮通過公益宣傳欄、微信群和大榕樹下小講堂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村規民約的影響力和群眾知曉度,不少村莊把村規民約與當地本土文化融合,通過墻繪等形式展現在村口顯著位置。如今,伴隨著村規民約的深入實施,黃坡鎮的民風、村貌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村規民約“約”出了鄉風文明好景象,親善友愛、孝老愛親、誠信守法的文明村風正吹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