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舉起形態各異的魚燈出游,場面熱鬧非凡。記者 李嘉斌 攝
金鯧魚、鯉魚、石斑魚、鯽魚……2月5日,元宵佳節當晚,遂溪縣北坡鎮北坡老圩舉行游魚巡游活動,男女老幼高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魚燈,浩浩蕩蕩出游,場面甚是壯觀,到處熱鬧非凡。
活動現場,北坡老圩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漫天煙火下,一盞盞活靈活現的蛟魚燈、蝦燈、蟹燈等在夜空中上下浮動,這是北坡春節期間常見的“魚燈舞”。今年正月十四、十五,北坡游魚再度回歸,連續兩晚舉辦游魚活動,吸引近3萬人次駐足觀看或參與其中。
精美的魚燈隨著人群涌動不斷穿梭,仿若流光溢彩的星河,處處都是絢麗的“魚海”。“作為新北坡人,第一次觀看游魚活動,可謂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甚是讓人歡喜。”跟著隊伍行走的市民周先生說。鳥瞰游魚隊伍宛若一條長長的火龍游走在大街小巷,為濃濃的年味添上一筆。
游魚溯源于清初康熙年間,幾百年來,代代相傳,現在游魚已成為北坡一張獨特的傳統文化名片,每到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彩扎各式造型魚燈結隊巡游,舞魚燈、游村社,萬人空巷,好不熱鬧。2018年5月遂溪北坡游魚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北坡“游魚”不斷推陳出新,衍生出了遂溪“游魚”。形式上,在“游魚”前加入舞龍、醒獅、舞鷹雄等環節;內容上,在原來僅游鯉魚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增加了蛟魚、斑魚等各類魚及蝦、蟹、青蛙和當年生肖等多種主體;技術上,魚腹內的蠟燭也改用電燈,個個精工細作、技藝獨到,成品五彩繽紛,令人愛不釋手。
魚燈舞動起來搖頭擺尾,眼睛一睜一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游魚隊伍所到之處,火樹銀花、龍騰獅躍,到處“人山魚海”,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