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弘揚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2月2日,遂溪縣北坡鎮開展非遺魚燈制作民俗活動,參加的市民群眾可以零距離觀賞、學習、動手制作非遺魚燈,營造了溫馨和美的節日氛圍,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走深走實,以真情服務凝聚民心。
活動現場,魚燈制作老師傅為大家詳細講解了魚燈制作過程,將頗有難度的魚燈制作步驟進行分解,還示范了制作魚燈需要注意的細節、技巧,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栩栩如生的魚燈工藝的細膩之處,感受非遺魚燈制作背后的工匠精神,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
裁剪、選色、繪畫、貼魚鱗……大家在老師傅的手把手指導下,干得熱火朝天,一只只非遺元宵魚燈初具雛形,有模有樣,同時將寓意豐富的構思,一筆一畫地呈現在魚燈上,描繪出對幸福生活美好的祝愿。
北坡春節的重頭戲之一便是北坡游魚,也稱魚龍舞,其歷史悠久。據記載,遂溪“游魚”最早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18年遂溪北坡“游魚”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幾百年來,北坡游魚代代相傳,這不僅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更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游魚游魚,寓意游魚得水、風調雨順、年年有余,這既是一種美好的祈愿,也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
“由于疫情影響,北坡鎮已經3年沒有開展大型傳統游魚活動,而今年正月十四十五,北坡游魚再度回歸,重現古時的神秘與浪漫。”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元宵佳節當晚,北坡游魚更加熱鬧非凡,當地家家戶戶都彩扎各式造型魚燈結隊巡游,場面十分壯觀,吸引著附近村的群眾和游客前來參觀游玩,盡情享受“游魚得水”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