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湛江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大力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譜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全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近岸海域一、二類優良水體面積比例由2016年的77.0%上升到2020年的95.1%。
根據《規劃》制定的目標,至2025年,湛江海洋環境質量將得到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好愿景逐步實現。
為助力濱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壯大發展綠色產業。在海洋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方面,將強化“三線一單”的剛性約束,嚴格保護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和中華白海豚、鱟等自然保護地,全力推進以臨港產業、濱海旅游為重點的湛江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在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將加快推進養殖方式轉型,鼓勵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業化養殖等生態養殖,探索“深遠海養殖+”等產業融合發展;以工業化理念重塑從“養殖”到“餐桌”水產產業鏈,打造國家級數字化水產加工示范區和國際水產品深加工集聚地;規劃布局湛江(遂溪)牡蠣現代漁業加工基地、湛江(麻章)牡蠣深加工基地,推動建設“全國牡蠣養殖示范市”。
為持續改善海域環境質量,《規劃》提出,我市深化陸源入海污染治理,對湛江灣、雷州灣等重點海灣,制定海域污染防治攻堅方案,推進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工程第二階段(雨污分流)項目建設,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短板,削減污染物入海量。2025年,基本完成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和重點入海排污口整治。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一河一策”精準治污,消除劣V類水體。2022年底前,南渡河、九洲江等入海河流國控斷面實現水質達標。
《規劃》提出,堅持保護修復并重,維護海洋生態安全和穩定。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大力推進紅樹林造林項目藍碳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紅樹林等藍碳生態系統價值,力爭把湛江市建設成為海洋碳匯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研究制定《湛江市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嚴厲打擊違法占用、開墾、污染、毀壞紅樹林等行為。
《規劃》還提出,拓展親海空間、提升親海品質,積極建設美麗海灣,不斷增強公眾臨海親海獲得感。因地制宜在博茂港灣、金沙灣、龍王灣、青安灣-三墩港、外羅灣等海灣開展砂質岸灘和親海岸線的整治與修復,拓展公眾親海岸灘岸線。打造鑒江河口濕地公園,打造雷州半島濱海旅游產業帶,開展金沙灣、龍王灣等碧道建設,增加“親海近海”空間。策劃推出麻章金門島、石牛島、徐聞大漢三墩等若干紅樹林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推動紅樹林、休閑漁業等生態旅游成為湛江濱海旅游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