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西村獨特的古石橋——利祿橋。通訊員羅成攝
一條較為完整的獨特古石橋——利祿橋,歷經200多年的滄桑歲月,風貌不減,依舊留存在徐聞縣海安鎮塘西村的西側田坑。
從2011年公布的徐聞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顯示:利祿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占地面積為250平方米,由塘西村人何斯懋建造。橋全長138米,由373塊青石鋪成,每塊由長0.8-1.2米、寬0.23-0.4米的條石砌在一起。自東往西拾級而上,橋東14級,橋西15級。橋東原有“塘西莊”石匾(已散失)和石狗一對(現只剩下一只石狗,石座正面雕有八卦圖形)。
清宣統《徐聞縣志》也有記載,塘西石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由內閣中書、塘西村人何斯懋建造。何斯懋是清乾隆壬子科順天榜舉人,是當朝宰相劉墉的親密幕僚。據說這座石橋是何斯懋親自帶宮廷建筑師所設計的圖樣回鄉請雷州府城最有名望工匠精心建造的。據塘西村《何氏家譜》載文,塘西村口石橋東原有閘門、石匾(現已被毀和散失),是全村唯一的出入口(全村四周由高墻圍攏)。閘門高4米,寬3米,門框由石條做成,門頂橫架一塊大石匾,石匾正后面刻有詩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詩書執禮孝弟力田”。閘門是由收放自如的大木板閘住,門內有雇用門衛輪流站崗。
利祿橋橫穿田坑,現留存的橋面寬1米,兩邊有堅實的小橋墩,橋底嚴密鋪著同橋面相對稱的青石條,橋心是空的,可走水灌溉兩邊的成片水田。整條橋結構嚴謹,設計獨特,是一條融交通、渠道、藝術于一體的古石橋,是研究清代徐聞生產活動及橋梁建筑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