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位于赤坎區九二一路與大德路中間的立體智慧停車樓投入試運營。 記者 劉冀城 攝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高速增長,“停車難”問題也日益凸顯。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停車位規劃建設,系統推進解決市區交通擁堵問題。
【代表聲音】強化制度機制設計
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帶來的產物,也是城市發展中普遍面臨的難題之一。近年來,湛江市實施了“強芯提質”“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對解決市區“停車難”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城市發展步伐加快,特別是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停車難”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據統計,湛江市區小汽車保有量從2016年的18萬輛增長到2021年的39萬輛,年平均增長率達16.8%。預計未來5年,市區車輛年均增長率仍將保持在15%以上,如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市區車位供需矛盾將更加凸顯。
就如何加快規劃建設,解決湛江市區停車難問題,市人大代表吳河海認為,要強化制度機制設計,建議市政府成立由發改、住建、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稅務、交通管理等部門組成的城市停車管理機構,對全市停車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其次要完善政策法規,及時制定完善我市關于停車方面的政策法規,推進依法行政和體制機制創新。出臺政策引導群眾低碳綠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大限度改善靜態交通環境,釋放道路通行空間。第三,要出臺具體措施,編制出臺城市停車設施專項規劃,明確市區停車設施規劃布局以及建設時序。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鼓勵和支持停車資源共享,使城區停車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充分利用我市文明創建和鞏衛工作成果,在保證小區整體環境不被破壞、居民生活不被干擾的前提下,開辟臨時小區停車場;鼓勵市區內空閑場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甚至包括房屋拆遷后等待建設的空地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經營臨時停車業務;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增加路內停車位。”
吳河海還建議,進一步增加公共車位供給,除了從源頭上加強停車設施配置,還應該吸引社會資本發展停車產業。同時,他建議通過建設停車管理智慧平臺,科學實行“錯時停車”,科學調控停車需求,強化科學管理執法。(記者 潘潔婷)
【委員聲音】科學布局 加強智能化建設
市政協委員張洋認為,解決“停車難”問題,離不開多方合力。市交投集團應當與市政府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做好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謀劃精細化管理,不斷強化智能化建設。
凡事預則立,張洋指出,解決“停車難”,必須做好小區停車位規劃。同時,要重視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大數據管理,強化車輛停放引導,“只要用手機打開APP便可以查詢到哪里有空余的停車位,數量和位置均有顯示,可以極大方便百姓的出行停車。”張洋說道。
市政協委員江偉智表示,要通過“建、管、治、引”四方面入手,科學規劃建設停車場,運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停車位、治理城市停車亂象,引導人們文明停車,共同營造和諧有序社會氛圍。
在出行方面,江偉智建議,應加大力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市民綠色出行,在規劃建設快速通道的同時,合理規劃公交專用通道,探索其合理使用時間段,確保公交車能夠快速準點為市民提供服務。(記者 陳紀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