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智慧停車樓內部。
近日,位于赤坎區九二一路和大德路交匯處的湛江市首座社會公用立體智慧停車樓正式投入試運營。這座立體智慧停車樓共6層,約15米高,可容納60輛車,設計上能夠大為緩解寸金橋公園周邊的停車難問題。
昨日,記者接到市民黃先生報料稱,他第一次試用立體停車樓的感覺還不錯,只是遇上了一點“小狀況”:“兩個車輛出口都因為別人的車輛故障堵住了,導致拖延了不少時間才取到車。”這座立體停車樓的使用是否便捷?能否緩解寸金周邊的停車難?昨日,記者前往體驗了一番。
車輛靠近入口時門會自動打開。
便捷——
前后各有一套出入口
按下按鈕1分鐘“存車”
22日下午3點半左右,記者驅車來到九二一路和大德路交匯處的立體智慧停車樓看見,停車樓的外立面為綠色豎條可透視墻體,有顯示屏提示:樓內當時停了共13輛小車,還有47個剩余停車位。在停車樓內外,張貼著詳細的入庫須知、操作提示、存取車流程等等,而且現場出入口都有工作人員指導,市民無須擔心首次試用不懂停車方法。
記者同時看見,該停車樓前后各有一套進出口,然而當天靠近愛華廣場一側的停車入口因設備維修暫停使用,記者只好繞了一個大圈重新回到停車樓,從其北面入口進場。
記者來到停車樓A1入口的自動感應門前,稍微等待了幾秒鐘后,大門自動打開,記者驅車緩緩駛入升降臺,靠前停車、熄火、下車,同時隔壁有工作人員提醒:“記得拉好手剎,收起反光鏡,下車注意安全。”
記者停好車后,還需要走到旁邊按下一個綠色的“存車”按鈕,接著小車就被升降臺抬上空中,通過機械移入空的車位,整個過程只花了不到1分鐘的時間,確實非常便捷。
一鍵“存車”。
智能——
出庫前自動調整車頭方向
停車前留意限高限重須知
記者和工作人員交流得知,該停車樓正式運營了三天,可能知道的市民并不多,或由于工作日人流少的緣由,車輛的“上座率”并沒有很高,這也給了他們時間來熟悉系統和規范工作。
在該立體停車樓內,有幾項入庫須知和操作規范市民必須提前了解——
首先,可容納的小車有限制規格:限高2.05米,限重2.35噸,限寬1.9米;此外,禁止非駕駛人員進入車庫,乘客需在出入室外上下車;存取車輛時,應低速緩慢行駛,避免急退急停;車輛停妥后,請拉緊手剎,鎖好車門,收起反光鏡、天線;車輛內嚴禁人員、寵物滯留,嚴禁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人員進出車庫要注意安全;出現緊急情況時,應按下操作面板上的紅色“急停”按鈕,如有設備異常,請聯系車庫管理員。
隨后,記者來到車庫出口旁的室內取車,只見玻璃上貼著支付二維碼,記者掃碼以后,由于停車時間未到30分鐘,因此可以免費取車。手機確認后,記者等待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小車就被車庫機械運送到出口位置。值得一贊的是,該車庫還會自動調整好車頭方向,讓車主上車即可輕松駛離。
用手機掃碼填寫車牌并支付費用后即可取車。
收費——
停車30分鐘內免費
5元起步30元封頂
據了解,目前立體智慧停車樓是在政府指導價的基礎上,根據市發展和改革局的審批標準進行收費。機動車輛停車不超過30分鐘(含30分鐘)、執行公務的軍警車輛、實施救助的醫院救護車輛、市政工程搶修車輛免收停放服務費。停車30分鐘以上至1小時內(含1小時)收費5元,1小時后日間每增加1小時加收2元,夜間每增加1小時加收1元,全天停放封頂30元。
根據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市交投停車公司還將在市區內建設多座智能立體停車樓及地下停車場,早日為市民提供服務。同時,為緩解市區停車難的問題,目前該公司正在全力推進“湛江市區臨時占道停車智能化改造項目工程”建設,首期項目已經建設安裝智能地磁感應泊位和高位視頻泊位1800多個,以及數百個新型路牙機智能停車設備。通過連接市區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停車泊位的智能化管理。
市民通過湛江交投停車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進行停車繳費,查詢附近停車場、停車泊位的基本情況,通過智慧停車系統能實現車場、車位、車主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應用,提高車位利用率、周轉率,提升出行效率與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