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土地,廉江市安鋪鎮木林種養專業合作社開始“打地過冬”——把在吉新村一大塊丟荒地翻開涼曬,等到春暖花開種植稻米,為安鋪鎮兩家敬老院老人和鎮上殘疾孤寡老人提供綠色健康食品,這既注入對土地的深情,也融入對人間的愛,成為當地老百姓心目中最美的“愛心田”。
丟荒地墾成良田,種上香芋,為孤寡老人提供綠色食品。
讓丟荒地成為“希望的田野”
廉江市木林種養專業合作社是當地一家由10多名社會愛心人士組建而成,他們既為拓荒而來,更為了愛而精心耕耘著這塊土地。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吉新村邊的這塊連片近400畝的土地,看到原先很多已丟荒多年、雜草灌木叢生的土地,如今已平整一新,一畦一畦的田園又展現在九洲江出海口這塊大地上,有的已種上了香芋,成青綠一片。而大部分的土地正在翻開,進行辦田過冬,春節后種植有機綠色水稻。
“地養人,人也要養地。”在地里指揮機械耕田的合作社副社長麥日華對記者說,這塊土地丟荒10多年了,只有“深耕”才能成為肥田,只有“細作”才能產出更多更好的東西。現在翻開地好好涼曬它一個冬天,春來水暖地肥,種水稻就好豐收了。
吉新村人多地少,村民大多外出務工,導致大片田園荒蕪。安鋪鎮知名愛心人士、木林種養專業合作社黃木林社長多次經過這里,看到這片良田漸變成荒草地后,十分心痛,于是萌生無數次的“綠色希望”。今年她下定決心發動社員再次籌款,承包下這片土地發展現代農業。
在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今年9月,木林種養專業合作社承包了吉新村這片400畝的土地,其中約100畝為丟荒地。
承租下這片土地后,合作社立即展開愛心耕作,斬除茅草灌木,翻地深耕平整,通水通電,按現代農業標準推進綠色種植。目前,有好幾十畝已種下了香芋,其余的計劃明年播種優質水稻,發展綠色稻米,盡最大努力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優質健康平價食物,走一條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種植新模式。
麥日華說,合作社去年底成立后,到白面港村拓荒開田100多畝,種植綠色瓜菜水稻,今年又擴大至500多畝,其中有丟荒地共150多畝,全部統一按綠色標準種植。明年,這里將成為綠油油“希望的田野”。
讓孤寡老人得到貼心關愛
記者發現,合作社在白面港村耕耘的基地就在旁邊,與吉新村新開拓基地連成一片,漠漠廣田,鷺鳥飛翔。
步行過去,發現那里已收了水稻的田地在翻開涼曬,挨邊是成片的蔬菜綠油油,工人正在收割,然后大部分無償送給鎮上的兩家敬老院,小部分拿到市場平價出售。
“我們不忘初心,用愛心來耕種這塊土地!” 黃木林道出了“務農”的初衷。她說,合作社14位成員全部是安鋪鎮的愛心人士,初步籌款100多萬元,不辭勞苦到鄉下開荒種田,目的只有幾個:開拓丟荒地,還原良田,遂了大家對土地的深厚感情;發展現代綠色農業,以帶動廣大農民一起發展無公害健康食物,造福一方老百姓。同時,最為重要的是,給鎮兩家敬老院和每天到鎮墟公德飯堂吃飯的多位孤寡老人提供新鮮蔬菜和油米,讓他們吃得香,吃得放心,得到貼心關愛。
兩家敬老院目前有60多位老人,今年起幾乎每天都能吃上合作社無嘗提供的新鮮瓜菜和優質香米。在黃木林帶頭設立的公德飯堂,每天來吃飯的多是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士,有的已把那里當成他們溫暖的家。
記者發現,有一位壯漢每天都前來劈柴干雜活,很是勤快。被雇傭到公德飯堂煮飯的阿姨說,這壯漢是位聾啞人,又是五保戶,以前每天在鎮區游蕩,有時也偷搶東西,兇得很,很多人既怕他又無可奈何。黃木林今年開始請他進來吃飯,在大家的慢慢感化下,壯漢很少到外面流浪了,壞習慣也慢慢改了,出自感激,他幾乎每天都自覺到這里干活,與大家樂融融打成一片。“其實他心里也苦,很孤獨,得到大家的關懷,心暖了,人自然也向好了。”黃木林說。
鄉下既有綠色的美麗田園,鎮區又是吃得香的孤寡老殘,這人間的煙火,漸成了安鋪特色小鎮最為暖人的一抹風景線。
愛在延伸!麥日華說,合作社秉持造福社會的理念,將繼續墾荒,擴大種植面積,讓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米綠色瓜菜,讓更多的孤寡老人得到關心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