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生機綠色的產業園。
近年來,廉江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積極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農科教、產學研協作,建成一批現代農業大棚、水肥一體化、農業機械化等設施農業,著力構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互動和節能的新農業,既有效地地減少排放,減輕土地的負擔,又很好地提高了種養業的效益。
水肥一體提效節能
遠程控制水肥一體化澆灌、自動化分選優果、太陽能捉蟲,現代科技投射在廉江市高橋鎮塘尾嶺龍盛種植合作社種植園里,使這里成了現代化、標準化、智能化紅橙種植基地。
日前,記者走進這片科技“產業園”,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郁郁蔥蔥的紅橙林,金黃的橙子掛滿了枝頭,細長的枝條被壓彎了腰,陣陣果香彌漫在空氣中,生態綠色讓人神清氣爽。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個佇立在橙樹周圍的“白色衛士”,它們頭頂著平板,胸前掛著吸光燈,這些設備稱為太陽能捉蟲器。農民說,這臺機器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進行夜間照明,吸引果園內的夜蛾自投羅網,大大減少蟲害,提升生態無公害果園水平。
近千畝的現代化果園里噴灌設施齊全,橙園內鮮有工人施肥除草,一名工人正在調試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開關旋鈕。據了解,該合作社還引進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實現洗橙、選果、分揀等步驟,大大提升工人勞動效率,節省了三分之一的人工成本。
鑒于“黃龍病”的慘痛教訓,合作社加強對果園的管理,并引進先進農技為橙樹保駕護航。“我們園區2013年建園時,就引進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以將水肥自動輸送到果樹根系。”該合作社負責人龍世超說。他介紹,水肥一體化的設備主要由滴灌系統和施藥裝置組成,園區內一口近400平方米的水塘負責供水,水塘旁還有兩個專門發酵用的有機肥池,而水肥一體化就是通過刻度調節,將水與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經過安裝的過濾系統,將大顆粒沉淀后,再往滴灌系統輸送,實現適當水肥分量的灌溉,將水肥自動輸送到果樹根系,既提高了肥力,又防止病變。
不到30分鐘,臨近的果樹排水管通過智能滴灌排出了水肥,根系土壤開始變得濕潤。龍世超表示,水肥一體化系統每小時可以灌溉果樹30畝,且灌溉的水管就在果樹的根系旁,可以高效節約水肥,這就是科技的“威力”。
科技為生態種養賦能
“山養萬物,雨潤世界”,走進廉江市北部丘陵地帶,山嶺果園,園里果香,林下雞走,一派生機和諧,這是湛江市山雨生態農牧公司近千畝的“山雨雞”養殖基地,成為道法自然養殖理念一面旗幟。
廉江山區氣候宜“雞”,該公司2011年成立時,選擇廉江北部丘陵地帶,按科學防疫、生態循環的理念,依山嶺果園的地形建設“雞別墅”,讓山雞雨走山林,吃蟲草,住“別墅”。
山雨公司強調人和,精誠合作,以預防保健的養殖理念,確保山雞健康幸福。據悉,“山雨雞”以玉米、米糠、昆蟲蛋白為主要原料,添加益生菌和保健中藥,確保雞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無病無害。
公司總經理陳德南說,山雨雞以生態養殖、無抗養殖為核心,遵從長天齡養殖的老傳統,融入中藥益生菌保健的新思維。為追求極致的品質和口感,山雨母雞養200天,無抗生素,無激素,無農藥殘留,營養更加豐富,肉質鮮甜,雞味濃郁,已代表湛江雞走向北京全國各地高端市場,這就是科學養殖、綠色經營的成效。
在高橋鄰近的營仔鎮龍營圍養殖場,這個省重要的對蝦養殖基地之一,近幾年通過科技賦能,發展綠色養殖,養殖場連年豐收。
“養蝦最重要的就是養水。”龍營圍養殖場一區區長羅佳說起了自己的“養蝦經”,認為養蝦最重要手段的是生態綠色。他說,養蝦首先要控制水質的變化,水質即水色,包括淡白色、茶褐色、翠綠色和綠色幾種,其中最理想的養蝦水色是綠色。同時確保水的透明度,透明度要適中,PH值達8.0以上,偏高偏低都不行。另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蝦幼苗期適合在淺水養殖,投餌用0號料,蝦到中期,則講究排進水次數,以不變水色為標準,增加換水次數,增加氧含量,蝦到尾期,要更加頻繁地換水補氧。
目前,養殖場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院校專家經常定期過來現場調研指導,為營仔水產發展“把脈開方”。如今放多少苗種,投喂多少餌料,溫度、溶氧、排污、換水等,一區養殖場基本都能做到精確計算和控制,養殖場與生態環境形成良性的互動。
打造生態農業樣板區域
“十里西疇熟稻香,垂垂山果掛青黃”,走在廉江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生機綠色,到處是生態農業園地,處處是豐收的喜悅。廉江現代農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開始催生出一個個生態循環農業板塊,成為現代生態農業的精彩華章。
目前,在良垌、石城、新民、和寮等鎮,依托各產業優勢區域,充分利用可再生有機肥還田和林下-果園-漁塘等立體農業模式,已形成“豬—沼—果(水稻)、林下(果園)養雞、漁塘養鴨”等循環生態農業模式,一個個循環農業園區,成為粵西地區生態農業樣板區域。
和寮鎮是全省的養豬大鎮,也是偏遠山區鎮,農民在村邊、山頭養豬多年,雖然有效地發展了山區經濟,但一處處大小豬舍簡陋,污水沒經處理就排出,導致山林耕地被污染,生態環境受到影響。近幾年來,和寮鎮委政府緊緊依靠科技進步,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依托政策扶助,推動全鎮大小養豬場建設和改造“三級化糞池”,將污水廢液收集,集中發酵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目前,全鎮近兩百家大型養豬場全部實現了無公害化處理,養豬業走上健康有序發展,達到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和寮的山更青、水更秀了。
和寮鎮黨委一負責人說,現代種養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通過綠色科技推動,讓和寮鎮養豬業實現了徹底的改頭換面,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我們要把和寮鎮打造成生態農業樣板區域,以此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