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塘?鎮楊赤里村,有42棟四層獨棟住宅。作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湛江特色鄉村”,楊赤里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已超1.5億元。根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該村莊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依托周邊路網通達,尤其是毗鄰湛江吳川機場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產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鄉村。楊赤里村致富帶頭人、深圳市廣勝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松回鄉“反哺”、捐資興農的義舉在當地廣為流傳,楊赤里村也因打造的特色魅力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熱點,輻射帶熱了附近一帶的鄉村文旅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楊赤里村有什么特點?又有哪些發展思路可供鄉村振興借鑒?8月17日,記者一行到楊赤里村專門進行了多維度的解構。
楊赤里村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記者 李忠 攝
接力構建產業齊全、鄉風文明、宜業宜游新業態村莊
“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會竭力為家鄉作貢獻,讓鄉親們看山望水憶鄉愁。而實現全村人宜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步?!睏钏筛锌貙τ浾哒f,為生他、養他的故鄉和父老鄉親做些實實在在的事,盡力改變家鄉落后面貌,是他這些年來一直都在付諸行動和值得驕傲的事。
楊赤里村是一個僅有230多人的革命老區村莊。地處丘陵,耕地面積少而貧瘠。改革開放后,村中青年多數外出打工,村民生活稍有改善,村中房屋也從茅屋改為磚瓦房,但房屋質量參差不齊,布局雜亂,垃圾遍地,依舊是典型的貧困落后村。1980年,楊松離鄉到深圳艱苦創業。事業有成后,楊松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的號召,提出拆舊村建新村無償送給村民居住的計劃,得到村中干部群眾一致贊成。楊松親自挑選材料、制定工藝,委托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規劃設計,自己則發揮專業特長,成為承建村莊的“工匠”。2017年5月9日動工拆舊村,2018年7月9日全面竣工建成了新村。楊赤里村除了42棟四層獨棟別墅之外,便利店、變配電房、觀光水塔、污水處理系統平臺、垃圾站、黨支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粵劇舞臺、文化廣場、文化走廊于一體的文化中心等新農村基建不但一應俱全,而且設計理念前沿。
“重建工作完成后,我們就在思考,覺得單單解決房子問題遠遠不夠,要接著部署第二步?!睏钏筛嬖V記者,其實在不斷推進住房重建的同時,對產業重建和豐富群眾業余生活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的。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楊松專門規劃建設了兩棟高樓,由村集體統一支配管理。樓高二層半的農民別墅分主樓和副樓設計,主樓為客廳、臥室和其他輔助用房,副樓為廚房和雞舍等,因地制宜讓家禽得以集中圈養。此外,村中建有污水處理池,實現雨污分流,同時配套綜合文化群樓、文化廣場、文化走廊,綠地公園、燈光球場,村門樓、村背生態林帶,以及生態風景塘等生活設施。楊松表示,這些都是實現宜居環境前提下,多方豐富魅力鄉村的內涵,用好毗鄰湛江吳川機場的有利條件,往空港服務餐飲業和小商業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發展特色農業和加工業,結合高度集中濃縮的文化景觀,將村莊打造成宜業宜游的魅力新農村,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反哺”家鄉、建設家鄉。
據了解,楊赤里村先后被評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湛江特色鄉村”。據不完全統計,楊赤里村目前共計超過25萬人前來參觀,有效地帶動了當地旅游業及商業服務,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記者在走訪當中看到,村民住宅保留原有住宅朝向,并采取傳統的梳式布局,保持熟悉的鄰里氛圍,保障村民關系和諧。漫步楊赤里村,處處是文化景觀。有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有企業文化,多種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尤其是楊赤里村文化樓展覽館,設有當地吳川歷史名人事跡和吳川鄉土文化名片展覽,展示吳川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建筑裝飾之鄉、中國羽絨之鄉、中國塑料鞋之鄉、中國月餅之鄉、中國詩詞之鄉等吳川名片,讓人們了解吳川的歷史人物和鄉土特色文化,繼承和發揚吳川的優良傳統。全體村民訂立《村民公約》,家家門口鑲上家訓,較好地促進村民傳承發揚良好的鄉風文明。
“我父親、叔叔,我和堂兄弟,大大小小的十幾號人,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隨楊松鄉賢外出務工了。如今我們不但住上了好房子,家鄉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們也掌握了謀生的一技之長。我們這些村里的年輕人都明白,我們要合力發揮智慧和技能,接力共建家鄉?!睏畛嗬锎宕迕裥〗M長楊宇如是對記者說。一個村莊的未來,首先體現在安居樂業上,當外界為楊赤里村重建村場而出現的別墅村現象而驚訝羨慕時,很少人留意到,該村村民的就業已從勞力型蝶變為技術型。
現在的楊赤里村,大部分成年勞動力在廣勝達集團就職,熟練地開發及操作著最新的建筑技術,如該村村民別墅的外墻貼磚,使用的就是從日本引進的外墻拉絲技術,無須作吸附性輔助施工就可直接貼磚。這些技術工人在不斷地參與最新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在提高職業素質的同時,也促成了鄉村的產業興旺。
楊赤里村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
“任何一條鄉村的成功建設都是獨特的,但成功的經驗是相通的。楊赤里村曾經是生產落后的村莊,而經歷一代代人努力后如今脫胎換骨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范,自然有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這些寶貴經驗對下一步以點帶面推廣鄉村振興有著積極作用?!碧?鎮黨委負責人對記者說。
通過加強宣傳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大力推廣楊赤里村成功的經驗,向廣大村民宣傳鄉賢楊松反哺家鄉的事跡,分享村民生活由貧困向富裕轉變的美好故事,讓更多人向往學習楊赤里村文化歷史,激發其他村莊的鄉賢力量,讓廣大人民深入了解楊赤里村,提高知名度形成社會效應,以點帶面的帶動其他村莊的鄉村振興發展。
通過建設人才隊伍推動鄉村振興。組織其他鄉村優秀人員到楊赤里村學習成功經驗,了解楊赤里村歷史文化,從而將優秀先進的知識帶回本村,從知識文化層面帶動鄉村發展,把優秀的思想影響到更多人,從而實現鄉村振興。通過挑選優秀村莊推動鄉村振興,以楊赤里村為中心,逐步輻射周圍村莊,優先發展地理位置好、經濟基礎好、民風淳樸的村莊,一步步以點帶面的建設發展,逐步全域全面的實現鄉村振興。
此外,通過推薦優秀鄉員回鄉投資來建設鄉村。鄉村建設離不開優秀人才與勞動力,讓優秀的鄉員把技術帶回村,把資金帶回村,把知識帶回村,才能讓鄉村建設有更多高端知識人才,有更多資金來源,有更多新的鄉村發展方向,從而多元化多層面的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通過引進知名企業推動鄉村振興。引進優秀的知名企業到鎮村投資,不僅可以發展當地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當地村民就業,幫助村民從農民到技術工人的蝶變,使得村民從此真正擁有一個養家糊口的一技之長,有效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鄉村串珠成鏈打造美麗鄉村。拓寬眼界,合理布局,把多個村莊聯合起來合作發展,充分發揮各個村莊的優勢產業,建設成鄉村旅游片區。以合作共贏的方式,更快更高效的打造更多美麗宜居的村莊。利用社會資源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發展,不是靠政府一家力量,也不是靠幾位鄉賢的貢獻就可以實現鄉村振興,還要靠廣大村民共同努力,讓揮灑的汗水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打造出更美麗宜居更受人歡迎的鄉村振興知名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