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開啟為期一年的試運行。對位于湛江東海島上的湛江鋼鐵而言,40萬噸級航道的試運行和碼頭相關工程的完工,給企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7月15日下午,第二艘滿載40萬噸鐵礦石的船舶——“明商”輪靠泊湛江港霞山港區散貨碼頭。
6月3日,廣東省首條40萬噸級航道開通試航,湛江港有史以來首靠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礦石湛江”。 記者 李波 通訊員 陳藝忠 攝
船舶通航保證率大幅提升
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38.66億元,自2019年9月動工。該工程在30萬噸級航道軸線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浚深、拓寬、延長。改擴建后,主航道全長64.1公里,通航寬度為340米,外航道(設計底標高)-23.6米,內航道(設計底標高)-23米,新建延長段由原航道工程起點外延伸約9.2公里。
“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后,湛江港可滿足40萬噸船舶滿載乘潮通航,30萬噸級船舶乘潮單向通航保證率將從53%提高到90%。對10萬—15萬噸級船舶而言,以往通航要避讓會船,今后可實現乘潮雙向通航,極大地提升通航能力。”湛江港集團工作人員介紹。
6月3日,湛江港霞山港區散貨碼頭升級改造工程進行重載調試。是日18時許,40萬噸“礦石湛江”輪滿載巴西淡水河谷鐵礦石首次成功靠泊湛江港集團40萬噸級散貨碼頭(601#泊位),標志著湛江港成為廣東沿海港口第一個成功滿載靠泊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
作為湛江港接卸的第一艘40萬噸鐵礦石船舶,“礦石湛江”輪整船作業效率達16萬噸/天,整體作業時間約2.5天,刷新湛江港鐵礦船整船作業的船天效率紀錄,意味著湛江港通航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推動鐵礦石生態圈建設
湛江港霞山港區散貨碼頭升級改造工程與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的完工,極大提升湛江港的區位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湛江港霞山港區將形成以一條40萬噸級航道為依托,以一個40萬噸級碼頭為主力,以25萬噸級、15萬噸級、7萬噸級散貨碼頭為補充的鐵礦石接卸、轉水、混礦及貿易分銷系統,進一步鞏固湛江港深水化、大型化、專業化核心競爭優勢。
深水航道為湛江升級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流支撐。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后,從巴西出發的40萬噸鐵礦石船可直接靠泊湛江港,有力鞏固湛江港作為華南鐵礦石貿易分銷中心的地位,可為產業鏈上的客戶大幅降低國際遠洋綜合物流成本,經濟效益更加顯著,有效推動湛江港鐵礦石生態圈的建設。
后續隨著40萬噸船舶實現常態化靠泊,湛江港將形成區域領先的港口綜合服務能力,航線及輻射區域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