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來自北大的學生在南三河的漁排上與當地的漁民合影。郎樹臣 攝
????南三精神與北大精神有共鳴
????昨天是北京大學海島主題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第一天,北大學子們沿湛江灣一路走來,參觀了湛江港灣、南三河、紅樹林、網箱養殖場等地,南三島給他們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呢?
????牛大衛(城市與環境學院):海島的自然之美是上天賜予的。今天我們考察了紅樹林、看了灘涂、南三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南三島的美麗。這美麗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除了生態美,南三島還有人文之美。十島聯圍體現的是團結精神,率先抗法體現的是愛國精神,種植木麻黃、修建海堤體現的是科學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講,南三精神與北大精神有共鳴。
????魏偉(法學院):南三島旅游資源豐富,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海島開發最忌諱竭澤而漁。如何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呢?今天的行程中,我們了解到南三島退塘還林、植樹造林、改近海養殖為深海養殖,這些措施都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戰略,這讓我們對南三島的明天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何曉劍(光華管理學院):初到南三島,我深切感覺到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飽滿的精神,非常有活力。盡管現在南三島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但我相信南三人有實力、有潛力把南三島建設的更加美好。
????趙明祥(光華管理學院):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讓我看到了南三人對家鄉是如此的熱愛和關心,不管是居住在島上的人還是從南三島走出去的人,都非常熱愛這片土地。作為一名北大學生,我覺得有責任去宣傳這個美麗的海島,也有責任去告訴同學、朋友和家人,讓他們有時間一定要來南三島旅游觀光。
????郝鵬程(哲學系):南三島的生態很美,旅游資源獨特,歷史文化厚重,非常值得我們去做更深層次的了解,然后宣傳這個美麗的海島。
????馮一帆(外國語學院韓語系):我是學韓語的,對韓國的旅游比較了解,我感覺南三島非常美麗,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韓國濟州島在未開發之前和南三島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生態環境保護得很好。南三島可借鑒濟州島發展旅游業模式,一是做好生態旅游文章,南三島有沙灘、紅樹林、濕地,但需要進一步開發;二是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民間特色文化旅游資源;三是緊抓國家重視海島的市場機遇,有針對性地做好開發海島系列旅游產品,并做好旅游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