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發行霸主地位遭挑戰
除了與互聯網巨頭打響爭奪戰外,各家銀行間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以期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在股份制銀行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近年來,為了搶奪理財產品這一重要高地,眾多股份制銀行與城商行紛紛加大了理財產品發行力度,直接挑戰國有大行。
好漢難敵四手,眾多股份制和中小銀行這種“群狼戰術“的效果自去年起已取得成效,而今年則繼續在產品發行數量上力壓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與城商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產品發行數量分別穩居各類銀行的前兩位,占比均超三成,領先于國有銀行。其中,股份制銀行成為產品發行主力軍,其發行數量為4966款,市場占比環比上升0.18個百分點至32.59%;城市商業銀行發行數量占比也達到30.16%;國有銀行發行數量占比為26.12%,環比下降0.94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機構發行數量占比不足10%,僅為9.07%。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占比繼續邊緣化,該類銀行發行數量占比僅為2.06%,環比下降0.09個百分點。有分析指出,這與其認知度較小、產品虧損等負面新聞不斷也有關系。
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能力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和廣發銀行。
從銀行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發行產品數量居首,達到4966款;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和國有銀行,發行量分別為4595款和3980款。國有銀行平均發行量為663款,其中建設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263款;股份制銀行平均發行413款,興業銀行以774款產品居首;城市商業銀行平均發行量為58款,南京銀行發行量位列第一,共發行445款;農村商業銀行平均發行量為27款,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13款;外資銀行平均發行量為34款,恒生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20款。
由于一季度包含元旦、春節等重要節假日,使得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顯著提升,1-3個月期產品發行數量占比為57.45%,環比提高3.39個百分點,而3-6個月以及1年以上期限類型產品市場占比有所下滑。
從投向類型來看,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依然是理財產品的主要投向,發行量達到7867款,發行數量占比為49.14%,環比上升2.58個百分點。其中,建設銀行債券類產品發行量最大,達1029款。發行該類產品超過500款的還有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中國銀行。
組合投資類產品發行數量位列第2位,發行量為6602款,占比為44.78%,環比下降1.30個百分點。其中,工商銀行該類產品發行量最大,達591款。以上兩類產品繼續保持著絕對多數的市場份額。
此外,結構性產品發行數量保持上升勢頭,環比增加80款至607款,市場占比同比提升0.27個百分點至3.98%。恒生銀行發行量最大,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和廣發銀行該類產品的發行量也相對較多。顯然,盡管屢屢出現無法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一幕,但靠著獨有的高收益優勢,近年來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展勢頭依舊迅猛。有業內士指出,隨著愈來愈多的結構性產品加入保本設計,加大資金安全性保障,這類產品未來的發行占比將會繼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