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新區定位: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3類公司受益
昨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發改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南沙新區成為代表大珠三角經濟圈的一個重要國家級新區。
2025年服務業占GDP 65%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按照規劃,南沙新區的定位是,立足廣州、依托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到2025年,南沙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重大跨越,建成以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高地和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創新中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5%左右,研發人員、高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提升,建設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
目前已經獲批的國家級新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雖然從順序上說,南沙是第六個國家級新區,但南沙新區與浦東、濱海一樣,均是世界級的定位。
廣州市社科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尹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競爭的重要平臺,濱海、浦東和南沙則是這三大經濟圈的增長極,南沙是大珠三角經濟圈的綜合性新區,是代表整個珠三角未來發展方向的。
國家層面對南沙發展的支持力度也相當大。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都沒有從國家層面建立協調機制,但是《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一些部門和地方來組建協調機制,就是為了解決廣州南沙新區建設中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會上說,南沙的定位一方面是服務內地,在珠三角的一體化進程和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一方面又加強跟港澳的連接,實現優勢互補跟錯位發展。
“到去年底,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是4萬億元,這也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依托。”陳建華稱,目前不是要很快速地增加人口,而是要從產業結構、功能布局的需求,來考慮今后人口的構成。“南沙新區要學習借鑒各地好的做法,同時也要把起步期建設好,我們的起步期建設是103平方公里,近期建設是33平方公里。”
撬動珠三角參與世界競爭
目前,南沙與浦東和濱海仍有很大差距。統計顯示,去年天津濱海新區實現GDP 6206.87億元,增長23.79%,占天津全市經濟總量的55.5%。上海浦東新區實現GDP 5484.35億元,占上海全市GDP的28.57%。而去年南沙區實現GDP 571億元,僅占整個廣州市經濟總量的4.6%,這對“再造一個新廣州”的南沙新區來說,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與浦東和濱海開發的時機相比,目前南沙在政策以及開發時機上的優勢并不明顯,整個珠三角之間的過度競爭也影響了南沙的發展。
“珠三角用30年的高速增長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所走的路,但經濟發展總是有一定的限度和邊界的,不可能無限地擴張。到了一定階段就需要轉型,再從總量上去擴張就不太現實。所以南沙的開發要更多地從質量上進行擴張。”尹濤說。
尹濤認為,南沙開發的意義在于撬動整個珠三角經濟圈參與世界競爭,對南沙這樣一個比較大的區域而言,光講服務業仍不夠,必須要將現代服務業和新興制造業實現很好的融合。此次南沙規劃把番禺的大崗等三個主要發展重工業的鎮納入,“也是著眼于從整個產業體系形成的角度,南沙剛好可以起一個產業縫合的作用。”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在會上說,南沙將重點在先進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做好文章,打造出一個代表廣東和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產業高地。
這其中既包括了現代服務業也包括了先進制造業。在制造業方面,丁紅都表示,將充分發揮南沙的臨港區位優勢,加速臨港工業,比如汽車、船舶、重大裝備這些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同時我們現在也對世界500強、央企和大型民營企業在南沙的集聚做了一些工作,爭取近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舉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