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都系湛江好!”
截至2010年12月,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達到97.6萬。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來評判,湛江已經“小跑”進入老齡化社會。作為國家“十佳低碳城市”,我市連續多年在城市環境綜合質量方面位居全國前列,這讓湛江成為“養老天堂”。在湛江生活的老年人,說起湛江養老,有一番獨到的見解:
“湛江簡單、干凈、實在,社會融入度高,在這里養老,的確是個好地方!”這是家住霞山的市民崔婆婆發出的感慨。崔婆婆年輕時隨著當兵的丈夫由外省來到湛江,至今已整整50個年頭,正如她自己形容的:“我是不會說湛江話的湛江人,但我知道,湛江是我要度過余生、安享晚年生活的好地方!“
外地人——樂做湛江人
家住霞山海昌小區的黃阿姨今年65歲,她一天的生活就由晨運開始:“天氣好的時候,我都會在觀海長廊上晨運。我和老伴都是東北人,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在北京,大兒子移民去了澳洲,我是隨著小兒子來到湛江生活的。6年前小兒子結婚,我倆過來只是為了‘瞅’一下這南方的兒媳婦,結果這一‘瞅’就把我倆給留住了。”黃阿姨頑皮地說著,忍不住掩嘴笑了出來。
黃阿姨在湛江生活了6年,她感觸良多:最初決定搬到湛江養老的原因是為了照顧懷孕的小兒媳婦。但日子過久了,兩老便再也舍不下湛江。黃阿姨目光中綻放出光彩,興奮地說:“湛江城市環境干凈,生活簡單。北方有很多城市因為沙塵暴看不到藍天白云,城市里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越來越多汽車堵塞在馬路上,越來越多高架橋遮住了天空。每年春節,我們在北京的親戚都會來湛江過節,白天我們帶他們到湖光巖、龍海天、南三島上玩,晚上帶他們吃海鮮。他們十分羨慕我倆,說湛江的空氣和水質在全國都是‘頂呱呱’,就連夜空都能看到星星,這在大城市里是一種‘奢望’。正因為這樣,我和老伴下半輩子就安安分分地做湛江人啦!”
本地人——始終是湛江好
家住開發區的李老就因為無法適應大城市的消費理念而從廣州“搬”回湛江。李老只有一個兒子,現已在廣州成家立業。兒子不忍年邁的父母遠離自己身旁而無人照顧,多次提出讓父母搬到廣州與他同住。“我不愿意去!廣州那里我住不習慣。”李老搖搖頭說。他回憶道,去年因為經不住兒子多次的“哀求”,他與老伴隨兒子上了廣州。結果三個月不到,他與老伴就“逃”回湛江。
為什么?李老笑了,在那里最省錢的方式就是不出門,大城市從水電煤到油鹽醋哪樣價格都比湛江高,有一回,我和老伴出去吃個早餐,只點了一碗牛腩河粉和一杯豆漿就用掉了30元。這種消費水平,我和老伴手里攥著的那點退休金肯定不夠用啊!況且,兒子工作賺錢不容易,還要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我們實在不忍成為他的負擔,最后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還是回來湛江過日子吧!當李老想起當時“逃”回來的“窘況”,擺了擺手,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廣州的確很好,但俗話說,金窩銀窩都沒有自己的老窩好。回到湛江,我到樓下的菜市場買把菜,賣菜的老板熟了都會便宜一點,這日子過得多自在舒服啊,真是幸好沒把老屋賣掉,不然連家都回不了!”
老年人——湛江生活精彩
近年來,我市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改善人居環境,群眾幸福指數得到一定提升,老人們的晚年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湛江市老年大學的李校長介紹道,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小城氣候宜人、物價低廉,而且生活質量更高,更有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晚年的生活需要家人與社會給予加倍的關心與愛護。湛江有著優越的自然環境,空氣好,環境好,這些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重要影響。同時,老年人社會團體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老年人只有保持著樂觀的精神,珍惜親情和友情,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心理和身體才能健康。”李校長緩緩說來,“在湛江,老年人團體的協會很多,而且湛江免費的綠地公園為老人養老提供了好去處,所以,在湛江養老,不怕日子‘空虛’,老人可以天天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