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議:早日消除“城市瘡疤”讓港城更漂亮
市區大部分“爛尾樓”已經或正在盤活
洪屋大廈爛尾樓
近期,記者接到一些讀者報料——反映其看到霞山著名的爛尾樓——洪屋大廈有動靜了,是不是要“復活”了?
記者實地采訪后發現確有此事,而且近年來爛尾樓已經變得越來越“吃香”,湛江市區大部分爛尾樓都已經或正在盤活。
熱心市民則進一步建議,希望能協調處理好市區剩余那些爛尾樓的歷史遺留問題,讓湛江早日消除“城市瘡疤”,建設得更加漂亮。
【現場直擊】洪屋大廈準備裝修將投入使用
6月8日下午,記者趕到霞山區洪屋路與人民大道南交匯處附近看到:位于這里的洪屋大廈周邊已經新搭建起了藍色的建筑工地圍墻,上面貼著“工地施工,非本工地工作人員,非請勿進”的白色告示;原來在一樓,臨時經營的一些商鋪已經搬離,一些施工工人正在樓邊一角忙活著裝電線等……
記者在一樓,還看到了寫有“洪屋大廈(裝修)工程落地式腳手架專家論證評審會”的紅色條幅。此外,轉角處,有一間新的臨時辦公室,桌面上還放著一些建筑圖紙,里面的工作人員雖然不愿意透露公司的具體名稱和負責人聯系電話,但也承認“洪屋大廈”要進行裝修等工程,將來會投入使用。
記者又向霞山區建設局求證,據一位相關負責人吳先生介紹說,“洪屋大廈”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左右,主體工程其實就已經建起來了,但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未投入使用。
附近居民王老伯說:“20多層的‘洪屋大廈’,在10多年前,可以算是湛江很醒目的高樓了。但不知為啥這么多年一直沒用上,太可惜了?,F在要‘復活’了,這是一件好事情啊,至少不會再空立在這里影響城市形象了嘛!”
洪屋大廈爛尾樓
【咸魚翻身】市區大部分爛尾樓已經或正在盤活
“爛尾樓”通常是指因資金實力不足、市場定位不準或經濟糾紛等原因造成一些開發商無力完成在建項目,遺留下的沒有完工或尚未裝修的“半拉子工程”。爛尾樓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說上個世紀90年代過熱的房地產投資等就曾給我市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一批爛尾樓。爛尾樓極大地影響市容市貌和投資環境,成為美麗城市的“傷疤”,也給這個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由此造成土地資本等資源的浪費。
記者從建設部門了解到,湛江市區大部分爛尾樓都已經或正在盤活。
比如2005年9月使用的湛江某眼科醫院,就是將赤坎海田路口的一棟17層高的爛尾樓改建成的;而湛江市區以前最大的爛尾樓——位于霞山解放東路和人民大道南交界處路口的金輝大廈,在“爛尾”近10年后,由湛江某置業有限公司拍賣投得,興建了有酒店、商場入駐的大型商住項目,現在已經成為“人民南”商圈旺地之一。
最近的例子,則有位于樂山東路、中國城旁邊的原“證券大樓”,已進行拆除。記者看到,此處圍墻廣告上,還曾一度特意寫著“十年沉淀”等字樣,頗有一絲懷舊的味道。
【市民建議】早日消除“瘡疤”讓港城更漂亮
為啥過去長期無人理會的爛尾樓,現在變得越來越“吃香”?
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湛江宏觀經濟的向好,使來此投資者信心大增。特別是隨著湛江工業化進程的推進,重大項目的落戶與拉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形成相應的較大置業市場需求;而在經營城市理念指導下,我市不斷盤活城市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使城市“升值”,難怪近年來一些國內外投資者紛紛“搶灘登陸”港城。
“‘爛尾樓’是城市的瘡疤??!還是應該想辦法早日消除,讓港城更漂亮!”市民霍先生熱心地說,位于赤坎人民大道北的“郵政大樓”;還有位于霞山建設路火車南站附近、位于椹川大道中與龍潮路交匯處等地的幾幢爛尾樓已經“沉睡”了10多年。希望能協調處理好“爛尾樓”的歷史遺留問題,既是對資源的節約,也可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