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技術培訓 合作指導
多年來,相關管理部門對沙蟲產業養殖業如何規劃?又有哪些扶持政策?記者走訪了市海洋與漁業局。
“沙蟲是湛江天然的特色產品,主要是靠天然繁殖,人工養殖剛剛起步。湛江的沙蟲養殖業均是自發型,依靠本地海岸線長的優勢發展,除了遂溪縣草潭鎮和東海島民安鎮的沙蟲相對集中,湛江其他海岸線分散零星,并沒有達到可控的產業化程度。”該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黃站長一語點出了現狀。“對沙蟲產業的扶持主要體現在技術培訓與合作指導上。每年休魚期,推廣站會聯合海洋大學的水產教授定期下鄉,為漁民進行轉產轉業漁民技能培訓,培訓期為7至8天;此外,該站每年派出工程師不定期下鄉給養殖戶技術指導支持。”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多年前政府曾組織專家制定出一份《湛江養殖規劃》,包括哪些海域適合養沙蟲,但規劃只作引導,沒出臺更細的實施規劃。現階段對養殖戶養殖行為主要通過發放《養殖證》和《海域證》來管理,1993年我省第一個《灘涂養殖證》在徐聞發放,多年后才開始有人申請養殖沙蟲。
“沙蟲養殖產業的發展最有賴于技術上突破,培育出優質種苗。企業投資,政府護持,引導并組織推廣的路子才走得更遠。”黃站長說。
建議:申報“沙蟲之鄉”、“地理標志產品”
“我建議湛江沙蟲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遂溪縣草潭鎮申報‘沙蟲養殖之鄉’。沙蟲是湛江的一大特色海產品,應該打造好這張名片。整個中國‘沙蟲養殖之鄉’只能有一個,廣西壯族自治區也有沙蟲養殖鎮,他們意識相當高,所以我們的申請宜早不宜遲。”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中心信息與培訓部高級工程師、部長勞贊對如何發展壯大湛江沙蟲產業提出了真知灼見。
“我參與了《湛江養殖規劃》的制定工作,經考察湛江大小,草潭鎮是最適合大規模發展沙蟲養殖的地方。”勞贊分析道,草潭鎮位于安鋪港沿岸遂溪縣境內,養殖沙蟲有著優越的天然環境,申報“沙蟲養殖之鄉’也名副其實:其一:生態環境獨特,底質稀松穩定。伸進海中的角頭沙把西南季風擋住,保護了沙蟲賴以生存的沙和沙泥底質環境。稀松的底質便于沙蟲進出,消耗的能量少了,生長就快了;其二:水質肥沃,餌料生物豐富。沙蟲是以粘附在沙子上的餌料生物(主要是底棲硅藻和浮游硅藻)和適口的有機碎屑為食物的。從九洲江、豆坡河及高橋紅樹林流入的水帶有營養鹽和有機碎屑。營養鹽是餌料生物生長繁殖的基礎,而部分有機碎屑可直接作為沙蟲的食物;其三:水溫和鹽度適中;其四,沒有污染。沙蟲是污染的標志品種,有污染的地方是養不好沙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