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起,南京往返武漢航班停飛;4月1日,武漢往返南昌航班停飛,從去年5月武漢到宜昌、襄陽的航班停飛以來,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天河機場”)就這樣看著一條又一條航線從航班計劃上消失了。
雖然航空公司停飛的理由多是運力調整,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個“調整”是在合(肥)武(漢)高速鐵路的沖擊下做出的。“這已不是第一例了,2009年成都—重慶航線停運,2010年鄭州—西安航線停運,高鐵沖擊下,短途航線停飛是一個趨勢。”有專家認為。
據武漢天河機場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600公里以下航程的航班,已經有六七成停飛。而在短短兩個月之后,隨著京滬高鐵的開通,又一條“民航熱線”將直面高鐵沖擊。“京滬高鐵票價低于飛機票”的言論已經沸沸揚揚,民航業內預計干線上的許多短途航班恐怕都會難逃厄運。
為了減緩沖擊,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方面也有消息,全國至少有32家機場正在籌劃空鐵聯運,廣州、深圳機場皆在此列。“不過,目前民航業還沒有找到什么有效的辦法來應對沖擊,現在叫得最響的空鐵聯運也還沒有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多條高鐵干線叩關 民航短線陸續停運
2009年,合(肥)武(漢)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開始運營,共開通了3組武漢至南京的動車,武漢—南京間的鐵路運營時間由過去的10小時左右縮短至3小時,二等動車票價僅180元。“剛開通時,上座率就達到90%以上。”南京當地的民航人士表示,“與此相比,一天兩班武漢往返南京的航班全票價格達730元(不含燃油和機場建設費),日常上座率跌破50%,虧損在所難免。”
根據民航機票網站信息顯示,祥鵬航空和南方航空曾在該航線上推出2折優惠票價提高上座率,但都收效不大。而6月一到,京滬高鐵南京南站投入運營后,武漢至南京將實現公交化運營,這種沖擊還將不斷放大。
武漢到南昌的情況也如出一轍,高鐵通車之后,2小時30分左右就可跑完全程,二等軟座僅售110元,而航班雖能提前一小時左右到達,但票價卻動輒300元以上。面對如此選擇,旅客的流失在所難免。
而令業界警醒的是,這已非高鐵首次逼停民航短線。2009年底,曾經盛極一時的成都—重慶航線在高鐵的沖擊下停運,2010年3月,鄭州到西安航線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在四川航空于2002年開通這條航線時,曾驕傲地稱其為‘空中穿梭快巴’,兩地每天對開6班,上座率很好,仍然抵擋不了高鐵。”東航總經理馬須倫曾對這個案例進行過評價,“這說明,1000公里以下航線,高鐵有很強競爭力,一個半小時以內航程的航線最容易受到高速鐵路的沖擊。”
在數條高鐵干線陸續鋪就的背景下,與高鐵線路重合的短途航線的命運都將岌岌可危,“京滬之間不用說了,年內北京到石家莊、石家莊到武漢的高鐵也將陸續修通,與武廣高鐵連成一線,京廣之間3000公里的高鐵線路上,不少的短途航線恐怕都將受到沖擊。”一位分析師指出。
空鐵聯運探索加速 珠三角長三角可能率先嘗試
而如今京滬高鐵尚未開通,各方就已造足氣勢,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日前公開對京滬高鐵票價表態,表示京滬高鐵票價分為兩種,“一種是北京到上海的直達票,根據全程直達運輸來測算。還有一種是區段停車的票,價格肯定要比民航飛機票價便宜,而且便宜的幅度還比較大。”一時間,人們紛紛開始擔心京滬高鐵對既有航線的沖擊。
但是業界并認為不要過分夸大這種擔心,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京滬航線以商務客為主,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而是更加看重時間,京滬高鐵的低價策略對民航既有客流沖擊有限。”攜程旅行網票務部門也根據統計數據指出:“京滬高鐵這樣的熱線完全應該可以承載起多種運輸方式,以往京滬直達列車已開行多年,鐵路與民航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客戶群,相信相互間影響不會太大。”
與此同時,航空和鐵路間的競合也在加緊研究當中,最被業界看好的合作模式莫過于空鐵聯運。此前,奧凱航空和春秋航空已分別實現了“空地聯運”。前者推出了“機場大巴、京津高鐵和航空”一票通,而后者則幫助旅客通過網站預約長途汽車票。東方航空也在今年1月高調提出,年內在長三角地區初步實現“空鐵聯運”,首次把高鐵車次、時間和飛機航線進行搭配,旅客只需要買一張套票就可實現飛機和火車的換乘。
業內人士透露:“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方面也有消息,全國至少有32家機場正在籌劃空鐵聯運,廣州、深圳機場皆在此列。”而在日前曝光的河北機場高鐵站效果圖中,更是明確放入了空鐵聯運的設想。“我們將構建民航與鐵路暢通便捷的空地運輸銜接網絡,實現兩者‘無縫隙銜接,零距離換乘’。”河北機場管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石家莊機場正在謀劃與京石高鐵實行“一票通”,如果成功,未來從北京乘坐高鐵來石家莊機場乘機的旅客,將可免費乘坐高鐵,由機場補貼全額的高鐵車票。
“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廣鐵集團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陳敏也曾在采訪中和記者聊到,“將來,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白云機場和高鐵車站間一張聯票空鐵聯乘。”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空鐵聯運暫無明確時間表,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空鐵聯運全面突破問題很大,民航與鐵路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要進行全面的談判不是那么簡單。”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專家、民航資源網評論員綦琦表示,“此外,具體的盈利分成模式也不清楚,鐵路并非實名制購買,如何保證‘一票到底’?而民航方面是否愿意拿出自己的優勢航線,特別是國際航線進行分成?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因此,業內人士認為,最樂觀的情況是,在“十二五”立體交通發展的整合思路下,由珠三角和長三角等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始局部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