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視角所拍攝的湛江海灣。 記者 郎樹臣 攝
“我們要飲水思源、感恩奮進,起而行之、乘勢而上,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加快城市擴容提質,推進創新發展,全力建設湛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日前,坡頭區委書記謝伍在接受本報“感恩奮進 起而行之”專題采訪時說道。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際,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意見》(簡稱《意見》),從制度上保障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送來了一系列政策“大禮包”,也為坡頭區高質量發展送來春風春雨。
廣東鴻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機械正在對產品進行自動化包裝。 記者 劉冀城 攝
深而學之 感恩奮進
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決心
謝伍表示,在對標學習中感受總書記對湛江的深情與厚愛。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串珠成鏈,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還特別指出“現在海南全島是自由貿易區了,海峽對岸的湛江要把握機遇、相向而行。”這是黨中央賦予湛江的歷史使命,也是湛江無上的光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湛江把脈定向,給湛江指明了方向,創造了機遇。湛江市成為廣東唯一聯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海南自貿區(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四大國家戰略的沿海港口,在國家和廣東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凸顯。
在對標學習中領會省委的關心支持與用心良苦。省委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將湛江作為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之一,要求湛江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能級,與廣州對接共建“核+副中心”動力機制;今年省委全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這次省委省政府還專門出臺了《意見》,作出許多突破性的政策安排,賦予湛江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在對標學習中領會市委在主動作為中增強信心決心。不僅要學習市委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無限忠誠,而且要學習市委善于從全局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工作。在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提出“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串珠成鏈,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指示后,市委馬上結合省委給湛江的發展定位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緊接著在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明確“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發展定位,站位更高、提煉更準,不僅得到全市人民的認可,更是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
在對標學習中領會省委市委對坡頭的重視支持。省委、市委對海東新區高度重視、厚愛有加。省委書記李希要求“集中力量資源建設海東新區,不斷提升城市吸引力、承載力、輻射帶動能力”;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支持高新區發展,推動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東新區、湛江高新區等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把坡頭作為湛江創新發展和擴容提質的先行區去定位、去考量謀劃、去傾斜支持。作為坡頭的干部,我們要把感恩之情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建好國家高新區,建好海東新區,建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發展城市。
龍王灣路與湛江海灣大橋。記者 張鋒鋒 攝
起而行之 只爭朝夕
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作為全省全市城市擴容提質的主戰場,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坡頭如何干出新未來?謝伍表示,我們要繼續發揚“敢擔當、重實干、講效率、勇創新、任勞怨、守清廉”的“開荒牛”精神,奮力爭先,干出實效——
一要心懷大局提站位。要把握大勢大局,“跳出坡頭規劃坡頭”,把坡頭放在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全局中考量,在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市委重點部署中找準位置、謀劃思路;樹立“海東是湛江的海東,海東是廣東的海東”的大局觀念,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快速度推動海東和高新區建設,為湛江全力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積極作貢獻、作示范、作引領。
二要心系長遠優思路。《意見》給出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具體路線圖、施工圖,我們要緊密結合坡頭實際轉化吸收,緊緊圍繞“全力建設湛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總目標總定位,為坡頭未來高質量發展建基健體。
三要心潮澎湃提狀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給我們帶來新的歷史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挑戰。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發展不等人。我們要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慢不得”的緊迫感,聞雞起舞、日夜兼程,全力推動坡頭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把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
化而用之 用足用好政策
激發加快發展的動力
謝伍提出,《意見》政策干貨特別多、保障措施特別實,我們要認真研究《意見》、吃透用好《意見》,把政策“大禮包”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助推劑”。
一是對接創新驅動發展,不遺余力推動高新區建設,打造區域科技創新示范中心。《意見》充分體現了“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牢牢把握“高”和“新”發展定位,堅持高標準建設國家級高新區,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打造成為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承接科技成果及產業轉移的重大平臺。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湛江灣實驗室,推進與深圳鵬城實驗室協同創新,引進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打造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中試生產的集成性科技研發平臺。
二是對接區域協調發展,不遺余力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湛江必須對標國內一流的省會城市和濱海城市,以湛江海灣大橋為未來城市格局的中軸線,拓展城市空間。海東新區是打造一流海灣城市的主陣地。目前制約海東新區發展的最大短板是海灣兩岸交通不便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湛江要打通東西兩岸的交通內循環,加快形成“半島成網、灣區成環、兩岸一體”的通達快捷交通格局。我們將積極爭取海灣大橋取消收費,啟動南三島至東海島、霞山至坡頭海底隧道建設,著力破解內港灣交通瓶頸,對接《意見》推動海東新區擴容提質。
三是對接新發展格局,不遺余力整治營商環境,以清朗的政治生態開創工作新局面。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磁鐵一樣能夠吸引著天下英才和商客聚集。我市將今年作為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要求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推進。營商環境其實就是三大塊:政務環境、政治生態和法治環境。政務環境要改善,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政治生態核心要義是領導班子擔當作為、清正廉潔,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法治環境要加強,必須打造公平正義的司法環境,要規范國有資產、項目審批等管理,杜絕腐敗滋生。
唯有牢牢抓住新發展格局的歷史機遇,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在合作競爭中全力跑出坡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