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茂湛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TJ2標路基施工現場,施工機械正在對軟基進行攪拌,在地基深處,軟土和固化劑被強力拌合在一起,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達到一定強度,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軟基道路的沉降。
就地固化軟基處理是一項新型工藝,相比于傳統的換填法,就地固化不僅處理速度快,而且就地取材、節約資源,能夠實現零清淤、零外運,減少工地周邊環境及運輸道路的污染,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意義。
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踐行“綠色節約,降本增效”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廣應用“四新”技術,采取資源循環利用、永臨結合等措施,全力打造綠色環保工程,促進公路建設與自然生態和諧融為一體。
該項目在設計階段便充分考慮綠色環保的需要,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等老舊工程機械。如采用全封閉式混凝土拌和站,從攪拌機到料倉均采用全封閉方式,并裝置了除塵器及自動噴淋除塵系統,可設定噴淋時間和持續時間,實現智能噴淋降塵抑塵,有效控制粉塵污染,改善施工環境。
同時,積極采取“永臨結合”的方式,鼓勵參建單位科學合理利用原有廢棄工廠、地方規劃用地等作為臨建臨時用地,減少環境破壞,減少后續的復墾復綠投入;在施工前期做好便道策劃、選線工作,考慮利用舊有道路或對其進行改擴建,新建便道充分結合地方建設規劃,在工程完成后用作地方道路,有效促進資源節約,同時促進地方發展。
該項目從綠色環保角度出發,充分回收利用大修廢棄砼面板、圬工材料等,減少新材料的開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利用舊路面板廢料,破碎后作為填料使用在褥墊層、清淤換填材料以及路基改善層。清表土回收后集中堆放,在中分帶回填土、場坪綠化施工中再利用,解決了易產生水體流失、環境污染的問題。
以科研為支撐,通過開展橋梁工程改擴建新舊橋梁標準適應性研究,解決新舊橋梁檢測評價體系、結構可靠度、橫向分布系數等問題,基于廣東典型高速公路車流調研,首次明確了不同車道上的行車規律,建立了區分車道的汽車荷載標準,科學論證舊橋的承載富余,在保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保留利用既有橋梁,避免了大量舊橋的拆除重建工作,不僅保證了改擴建期間交通正常運轉,同時節約了社會自然資源,切實踐行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
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起于茂名市電白區觀珠,向西偏南經茂名市電白區、茂南區、化州市,湛江市吳川市、廉江市、坡頭區、遂溪縣、麻章區,終于湛江市麻章區高陽,全長108.593千米,按速度120千米/時,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其中,觀珠至林屋段(69.44千米)于2019年底先行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建成通車。林屋至高陽段已完成施工招標工作,正在開展臨建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路段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增強粵西與珠三角串聯互通,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