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獲現場,黨員與村民一起采收馬鈴薯。 記者 李波 攝
昨日,市府辦與廣東南粵銀行的黨員和志愿者到遂溪縣界炮鎮坦塘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參加馬鈴薯產業扶貧基地的收成,感受精準扶貧帶來的豐碩成果以及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深刻變化。
眼下正是馬鈴薯收獲的季節,坦塘馬鈴薯產業扶貧基地一派豐收的景象:機械犁過之處,一顆顆滾圓飽滿的馬鈴薯冒出來,像地上撒滿的“珍珠”,農民轉眼就撿滿一桶桶,再利索地倒進紅色的纖維袋里。
“今年的馬鈴薯又獲豐收,畝產可達2.4-2.6噸,比去年增產10%左右,質量也比去年好。”廣東南粵銀行扶貧工作隊的負責人莫志桂從地里撿起馬鈴薯打量著說,“你看,個頭比較大也比較勻稱。”
坦塘馬鈴薯產業扶貧基地是市府辦和廣東南粵銀行對口幫扶的扶貧產業項目之一。2019年,在市府辦的溝通和廣東南粵銀行的支持下,坦塘村引進廣東云華農業有限公司,與坦塘村經濟聯合社合作成立廣東瑞云農業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轉建基地的方式,按公司化、市場化經營模式,打造冬種馬鈴薯產業化基地。公司引進大型智能灌溉設備、農機設備進行現代化、規模化耕作,與達利、百事、好麗友等公司建立長期產銷合作伙伴關系,逐步將馬鈴薯產業打造成為了彰顯地區特點、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和品牌產業。
2019年11月,首期項目種植面積335畝,投資140多萬元,2020年3月收成產量達721噸,產值達173萬多元。其中村委會利潤分成部分按7:3比例分給貧困戶和村經濟聯合社,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可分紅1800元,村集體收入近8萬元。2020年11月,該村繼續流轉周邊村委土地410多畝,現種植面積近800畝,預計明年翻番。
產業扶貧效果日漸明顯,2019年底,坦塘村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7元,約是2015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33戶貧困戶84人全部脫貧,人均年收入13800多元,村集體收入約10萬元。到2020年,以上全部人員無一返貧,順利完成脫貧任務。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鮮活的黨課!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學黨史,不僅要知黨情,更要學懂弄通悟透,把落腳點落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各方面工作上來。”市府辦金華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