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1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遂溪縣楊柑鎮鐘竹筠故居迎來了學習浪潮。市縣多個單位組團到鐘竹筠故居開展“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3月5日上午,廣東湛江軍休中心、中共湛江市委黨校、吳川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等12個單位以及3個旅游團,共約600多人到鐘竹筠故居參觀學習。”該鎮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革命烈士鐘竹筠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據了解,近年來,楊柑鎮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挖掘、修復建設和利用工作,先后投入80多萬元修繕了鐘竹筠故居、建設了感恩亭、鐘竹筠雕像、鐘竹筠事跡介紹碑牌,修建了故居圍墻,圍墻內植上柏樹、木棉樹等;為方便人們緬懷學習,還修建了1.2公里進村水泥路、設置了鐘竹筠故居指引牌;建設了鐘竹筠事跡展覽廳和客服中心,培養了2名講解員等。鐘竹筠故居先后被定為湛江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和湛江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到故居瞻仰、緬懷的社會各屆人士均達1萬人次以上。
去年9月,楊柑鎮又組織創作組,創作了“把一切獻給黨——革命先烈鐘竹筠禮贊”MV,并在全鎮中小學中開展紅色革命文化進校園活動,把開展紅色革命文化教育活動作為意識形態重要工作來抓,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五大振興”之文化振興重要內容,以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為引領,努力營造優質人文環境和營商環境,推動楊柑高質量發展上新水平,努力推動楊柑鎮鄉村振興。
鐘竹筠,1903年生于遂溪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1年秋,考入北海貞德女子學校,接觸進步書刊,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5月,她被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袖人物之一、南路農民領袖黃學增推薦到廣州,參加第四期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南路地區最早的女共產黨員。1929年7月,鐘竹筠英勇就義于北海西炮臺刑場,年僅26歲。為了紀念鐘竹筠烈士,家鄉人民將她的出生地楊柑鎮忐忑塘村改為祝君(竹筠別名)村,并修繕了鐘竹筠烈士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