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部署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精神,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積極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讓法治成為湛江新時代核心競爭力。
????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市的領導,高位統籌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當前,湛江迎來了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湛江市委始終把法治建設作為一項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加以推動,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制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工作規則》《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協調小組工作規則》等文件,切實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市的集中統一領導。特別是緊扣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目標任務,統籌謀劃法治建設與市委其他重點工作,大力開展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推動各地將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圍繞湛江推進參與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三個一”建設等。
????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權,推動有法可依邁向良法善治
????湛江于2015年5月獲批行使地方立法權,是全省首批、粵西首個獲得地方立法權的設區市。目前,全市已制定地方性法規5部,列入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項目7件。在行使立法權的過程中,一是堅持科學立法。本著“立法從實際出發、立法解決問題”的原則,遵循發展規律,著力增強立法的本土化和實用性。比如,制定實施《湖光巖景區保護管理條例》,對湖光巖景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作了明確規定,為這一世界自然瑰寶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保障。二是堅持民主立法。比如,正在審議的《湛江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由于涉及千家萬戶,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對此,我們堅持開門立法,注重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廣泛開展立法論證、調研、座談、表決前評估等工作,積極發揮各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充分了解民情、匯聚民意、集中民智,確保條例(草案)合民心順民意。三是堅持依法立法。強化立法能力建設,注重立法合法性審查,確保地方性立法不違背憲法原則和精神,不違背上位法的規定,不逾越法定權限,堅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全力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著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近年來,湛江市準確把握法治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推進依法執政、依法依程序行政,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和法治軌道上運行,努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湛江振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快建立政府“權責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積極推行行政審批委托制。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二是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圍繞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當好企業的“保姆”和“保安”,加快“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大力推進產權保護工作,加快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三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平臺、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建設和執法大數據應用,不斷完善對政府部門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檢查等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堅持用法治原則推進社會治理,切實增進社會和諧
????湛江市堅持把法律作為懲惡治亂、定分止爭、維護公平正義的有力武器,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一是全面深化信訪改革。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大力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努力打造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我們重在化解矛盾,針對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充分發揮湛江農村維穩律師團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減壓閥作用,創新選聘退休法官擔任鎮(街)專職人民調解員,引導群眾由信“訪”轉向信“法”。二是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堅持重拳出擊、依法嚴懲,切實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三是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進一步完善法院、檢察院機構職能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基層法院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由開發區法院管轄試點工作,試點經驗被省委改革辦定為全省改革創新樣本。規范案件的流程管理、質量審查和外部監督,制定《刑事案件庭前會議實施辦法(試行)》,建立以規范庭審為中心的審判工作機制,切實防范冤假錯案發生。
????強化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讓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湛江市高度重視普法和法律服務工作,廣泛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加快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動形成了全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一是創新開展全民普法。扎實做好“七五”普法工作,開展全市公職人員學法考試工作,把學法用法軟任務變為硬指標,推動領導干部做擁護法治、信仰法治的模范。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家庭”主題活動,使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進千家萬戶,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建設,匯聚更多、更優質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務。三是健全便民利民機制和司法救助機制。重點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制定《關于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細化了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有關規定,為規范審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提供制度保障。積極探索湛江特色公益訴訟工作模式,成功辦理全省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