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試點單位,近年來,黃坡鎮在湛江、吳川兩級政法綜治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以黨建領航,創新基層治理,以穩村、鄭屋村、唐基村、唐祿村、端德村、黃坡村、烏坭村等七條行政村作為試點,積極探索黨建、交通、產業、水利、治安、文化“聯建共享”的發展新模式,實施連片開發,全力打造“鄰村聯建共享”示范村,為推進基層治理走出了新路子,助推了鄉村振興,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黃坡鎮穩村、鄭屋村、唐基村、唐祿村、端德村、黃坡村、烏坭村等七條行政村,共有13個村小組,人口約3萬多人,地處鑒江下游西岸,毗鄰鑒江供水樞紐工程,黃坡鎮東南面,面積約30平方公里,村民主要以務農為主,主種番薯、稻谷、蔬菜等作物。在開展基層治理中,“七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注重加強協調,共謀發展,以“網格聯動、事務共商、資源共享、和諧發展”為主題,聯手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等系列活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黨建共享推動基層組織建設
推進社會治理,關鍵在黨,重心在基層。基層黨組織力強弱直接關系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農村基層建設,更要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把牢“方向盤”。
黃坡鎮穩村黨支部自從由湛江市紀委掛點后,在市紀委和鎮黨委的部署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橋頭堡作用,加強村黨支部的自身建設,發揮黨員的先鋒性作用,服務好群眾,鞏固黨對基層政權的執政基礎。同時,根據穩村自身實際情況,大力發展農業,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打造以“穩田香”為龍頭的多元化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鏈,并發揮穩村經濟合作社的作用,注冊了“穩田香”“穩村番薯”“穩米”商標,讓“穩田香”“穩村番薯”“穩米”農產品成為網紅產品。
有了固定收入,如今,昔日的貧困村穩村也搖身一變為遠近聞名的新興村莊。“有了黨員帶動,我們的致富路有了帶路人,村民的人均收入在原來約5000元的基礎上翻了一番,都得益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領導執政的作用。”穩村黨支部書記吳田生介紹說。
下一步,黃坡鎮將參照穩村的黨組織建設的模式,進一步整合七條行政村黨支部的力量,探索建立村黨支部之間、村黨支部與轄區投資企業黨組織之間的共建共享機制,以黨建共享推動村委會工作共享和區域連片開發建設,加強村與村“兩委”之間工作的溝通和聯動,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共同助力鄉村振興,讓老百姓在鄉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交通共享形成互聯互通網絡
近日,記者在黃坡鎮穩村見到,一條寬約6米的硬底化大道主體已建成,正在最后的收尾建設中。“該大道建成以后我們村的村民無論是出行或者是運輸物品,不用再依靠以前那條又狹又彎的小村道,康莊大道直通國道,大大的拉近了我們與城區的距離。”穩村村民吳亞勝感嘆道。
據了解,這條名為“鄉村共享大道”的道路計劃總投資500多萬元,位于穩村的鄉村共享大道寬6米,全長約7公里,向東接入貫通烏坭、黃坡村、鄭屋等村莊連接325國道至黃坡鎮城區,向西途經新建的穩村鑒西江橋,貫通穩村、唐祿、唐基及端德至373國道,惠及周邊7個行政村近3多萬人口。共享大道“的建成不僅方便周圍村民出行,對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和鄉村旅游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穩村借助“鄉村共享大道”的有利條件,大力向外招商引資,推廣本地特色旅游業和打造“穩村番薯”的品牌。據預計,“共享大道“的建成將給上述村莊的村民在出行和運輸成本上,每年可以節省約300多萬元的成本,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產業共享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隨著“穩村網紅”農產品的走出去,黃坡鎮進一步通過整合7條行政村閑置土地,打破村與村的土地壁壘,發動群眾再種植1000多畝的番薯和水稻,擴大生產面積,讓農民貢獻發展紅利。
當前,作為穩村鄰村的唐基村正在建設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200多個經營鋪位的大型綜合性市場即將投入使用,更好地發揮集約經營和帶動周邊農產品的銷售。現在,每條村莊僅在“穩村番薯”和“穩田香”兩項品牌農產品收入約20多萬元,彰顯品牌效應,有效推動脫貧攻堅戰的進一步落實,幫助了將近50戶貧困戶脫貧。
據了解,在有關部門的幫扶引領下,產業共享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計劃初顯成效,在產業共享的帶動下,正是“家里有了梧桐樹,不愁招不來金鳳凰“,已有幾家大企業聞聲而動前來洽談,共商發展意向,據估計,產業共享將給上述村莊每年增加約200多萬元的收入。
水利共享構建科學用水格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庫、塘壩、灌區、農村飲水工程等農村水利設施則是“三農”的血脈。為了打通這7條行政村的農業灌溉命脈,確保農業產量,黃坡鎮統籌7條行政村的排水排污工程,建立起科學的水資源循環體系,增強了七村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
當前,計劃修建約20公里長的農田灌溉渠和約10公里的排水排污渠,打通七條村莊的農田灌溉、為糧食穩產高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黃坡周邊由于水浮蓮和淤泥堵塞導致水質差、味道帶咸,村民經常要到水廠高價買水喝。”黃坡村村民李叔表示,自水利共享后,經同心合力科學整治水源后,水質明顯改善,村民可以飲到放心水了。
“以前每年二、三月左右,正是春耕之時,由于受到干旱影響,導致萬畝良田沒水灌溉,無法耕種。”據鎮農業辦負責人李恒介紹,水利共享不僅優化水利資源等等,還提高了農田的灌溉能力。水利共享完善后,將確保片區萬畝良田無論何時都有水灌溉,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估計每年實現增產100萬元左至。排水排污網絡,直接抽取鑒江主干流優質水源灌溉,建立農村環保示范區,服務周邊群眾,解決了群眾健康飲水的問題。
治安共享實施一體化防控
鄰村共建共治,也少不了治安共享。目前,黃坡鎮“七村”正籌集資金在村內裝上“天眼”,實行24小時監控,總指揮室設在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對“七村”治安情況進行統一指揮,保證人民在當地安居樂業,讓共建共治共享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據了解,當前,鎮、村籌集了200多萬元用于安裝“七村”100多支監控探頭,強化對重要場所、重點路段等的治安管控。穩村、唐基兩村已籌集好專項資金60多萬元,爭取今年底前安裝村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并投入使用。其余唐祿等5條村也正在籌備建設階段,力爭早日完成。
對此,村民林亞福充滿期待的表示治安共享建成后,將會讓村民們充滿安全感,以前總是擔心那些偷雞摸狗的人做出傷害村民的事情,治安共享以后,大家同心合力,讓那些可恨的違法犯罪的行為徹底暴露在雪亮的陽光下,無處可遁。
文化共享打造特色鄉村文化
為進一步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促進村民的相互交流,黃坡鎮“七村”充分依托各村級圖書館、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定期開展7條村參與的文娛體育活動、聯歡活動和師生互助、困難扶助等活動,實現優勢互補、整體帶動,增進鄉村文化的有機融合。
今年來,“七村”先后開展了掃黑除惡、禁毒禁賭、婦女維權、平安家庭等喜聞樂見、富有鄉村品味的法制宣傳及文化娛樂活動。其中,唐基村建立法治宣傳長廊,扎實推動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更是被評為廣東省和湛江市民主法治村,為推進民主法治村建設當好示范。
“文化共享開展前,村民的消遣方式主要是打牌賭博,精神世界空虛,由于風氣不正,村風也不和諧,文化共享后,村民們娛樂的選擇面更多樣化,生活的方式更健康,村民關系也和睦多了。”當地村民陳姨感嘆道。
據了解,下一步,黃坡鎮將借助鄉村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加快推進穩村等7條村振興步伐,到2020年基本實現七村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格局。把七條村莊打造成為黨組織領導有力、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公共服務完善、生態環境良好、農民持續增收、社會和諧穩定、嶺南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全鎮實現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