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等在海東新區調研廣東醫科大學新校區擬選址情況。 記者 郎樹臣 攝
6月23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率隊到廣東醫科大學現場辦公,明確表態同意該校選址海東新區建設新校區,并實地調研學校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情況,強調要加強地校共建,更好地發揮學校在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國內高水平醫科大學,為湛江振興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醫療、科教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等陪同調研。
鄭人豪、姜建軍一行首先前往海東新區察看新校區擬選址。1958年誕生于湛江的廣東醫科大學,是全省最大的醫衛人才培養基地。湛江校區“蝸居”于霞山,發展空間不足,規劃選址海東建新校區。接著前往學校本部,考察了科研中心、市校共建的海洋醫藥研究院,深入實驗室、展廳等,了解該校在科研資源共享、海洋生物醫藥研發應用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盧景輝首先介紹了學校建設發展情況。他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廣東醫科大學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開局良好。學校將竭誠服務湛江建設北部灣中心城市,積極培養輸送人才,主動對接醫療衛生、海洋醫藥、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產業,打造北部灣醫療高地,助力湛江藍色產業開發,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希望湛江市支持新校區以及附屬醫療機構建設等。
“市委、市政府同意廣東醫科大學在海東新區選址建設新校區。”鄭人豪當場明確表態。他說,廣東醫科大學是湛江的亮麗名片,解決好辦學空間不足的問題,是落實省委書記胡春華辦好駐湛高校指示精神、推動駐湛高校為湛江振興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舉措。新校區選址海東新區,將有利于強化湛江的區域定位,推動海東海西均衡發展,希望學校邀請高水平的設計單位做好新校區規劃設計,依岸線和地勢而建,建筑密度要低,布局要錯落有致;抓緊開展土地規劃和管控工作;校地共同形成新校區建設報告上報省委、省政府,積極爭取支持,形成更強合力。
鄭人豪表示,市委、市政府將繼續支持學校對接湛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打造北部灣醫療高地;支持學校加強國際科研協作,對接藍色海洋綜合開發計劃等五大產業發展計劃,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依托學校及附屬醫療機構資源,助力湛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湛江市將創造更好的發展氛圍和人才環境,支持學校建成全國著名的醫科大學,同時要呵護好、發展好所有駐湛高校,把湛江打造成北部灣高教集聚區。
姜建軍表示,要把新校區的選址和謀劃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相結合,按照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思路來規劃,以人才為紐帶,以大學為核心,搭建起湛江的創新體系,并做好新校區、附屬醫療機構、產學研創新平臺以及未來產業園區的布局,避免孤島式發展,通過選好址、布好局、設置好功能,更好地發揮學校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廣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余學清介紹了學校在服務湛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規劃。
市領導陳偉杰、崔青、梁培等參加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