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大灣區(廣東)非遺品牌活動在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啟動,粵港澳三地約120個非遺品牌及相關企業參與,在非遺服裝秀中,由雷州蒲織技藝制作而成的《雷韻蒲編風情包》閃耀T臺。
活動以“一秀一展一會”為載體,全方位呈現灣區非遺品牌在傳承與創新中的探索成果,生動展現非遺與旅游、科技、時尚等領域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的鮮活實踐,盡顯“美美與共”的多元文化圖景。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領導、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21個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門行政代表,以及粵港澳三地非遺相關企業、非遺傳承人代表等300余人參加活動。其中,湛江4個項目入選。
雷州蒲織技藝
產品由純天然蒲草純手工編制而成,具有民族風格和當地特色。該設計根據可持續的理念充分利用了植物材料和可再生優點,其特點是表面用天然的植物原料進行著色,再涂上水性清漆,當其使用壽命結束時可回歸土壤被其他生物分解。
其天然環保加上時尚、大方、輕巧的設計,又有著濃郁的鄉土特色,可作為當今外出流行的裝飾品,也可更好地傳承本地的傳統技藝特色。
彩扎(遂溪獅頭)
醒獅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中華文化瑰寶。遂溪獅頭制作時選材講究、工序獨特、手法細膩既有選材、扎、撲、寫、飾程序,還能結合時代傳承、發展、創新醒獅文化,讓醒獅文化融入生活的理念,通過樹脂材料制作造型,彩繪、兔毛裝飾制作而成,產品高檔大氣,合適應用擺放在生活多種場合,是贈送親朋好友的首選吉祥如意禮品。
雷州窯陶瓷制作技藝(李小明手作柴燒壺)
李小明手作柴燒壺是一種獨特的陶瓷工藝品。作為最原始的燒窯方式, 它利用土、火、柴、窯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人與自然結合的藝術作品,蘊含著千年的傳統和歷史,是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結合的產物。
它是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產物,制作過程極為復雜,需要經過選材、打坯、塑形、燒制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耐心細致,飽含了傳統工藝和匠人的心血,凝結著匠人的智慧和技藝。
這種古老技藝通過柴燒的方式,使每一件作品都呈現出火痕、落灰和窯變的豐富藝術表現,獨一無二。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匠人精神,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魅力。
雷州窯陶瓷制作技藝(雷之窯)
雷州窯是雷州半島唐至清代窯址群的總稱。它與廣州西村窯系、潮州窯系、石灣窯系并稱廣東四大窯系,自漢代興起,盛行于唐、宋、元時期,前后長達1000多年,是中國陶瓷史上規模較大的瓷窯之一。雷州窯主要分布于雷州市與遂溪縣,其中又以南渡河、通明河沿岸為主,這里窯口成群,現存古窯址達100多座。
2021年,雷州窯陶瓷制作技藝被列入湛江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水紋茶具材質為高嶺土,通過對高嶺土的提煉、分類、晾干、攪拌等工序,讓瓷土隨機生成各種紋理,制作出來的茶具表面紋理都不一樣,獨一無二,為雷之窯品牌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