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助力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創新,嶺南師范學院青村時光突擊隊于7月3日至11日深入麻章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前期培訓、紅色文化傳播、社會工作者群體深度調研以及多平臺宣傳,形成“實踐-研究-傳播”閉環,為基層社會工作發展注入新動能。
前期籌備:夯實基礎,凝聚團隊力量
6月15日,指導老師胡林琦通過騰訊會議組織全體隊員開展線上培訓,圍繞調研方法、基層溝通技巧、安全規范等內容進行系統講解,并模擬實踐場景演練,確保隊員“帶著問題下鄉、帶著方法服務”。
6月28日,青村時光突擊隊參加嶺南師范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隊員們鄭重宣誓,彰顯青年擔當。
次日,在隊長張澤琳和副隊長鄭思懷的組織下,青村時光突擊隊通過破冰游戲、分工協作等團建活動,快速提升凝聚力,為實踐任務的高效完成奠定基礎。
紅色傳承:光影獻禮,厚植家國情懷
7月1日,突擊隊策劃拍攝愛國影視經典片段創意視頻。隊員們模仿《覺醒年代》《建黨偉業》等劇目中的高燃場景,結合嶺南師范學院校園文化資源進行本土化改編,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等方式,生動詮釋革命精神。活動視頻在抖音、小紅書、視頻號、微博等平臺發布,網友留言稱贊。
基層實踐:政校聯動,精準服務社工群體
7月3日,在胡林琦老師的帶領下,團隊走進麻章鎮社會工作服務站,與陳心逵站長深入交流。陳站長結合當地留守兒童幫扶、社區矛盾調解等案例,為隊員們梳理社工服務難題,并共同制定“青年社會工作者的自我領導力”與“社會工作行政者情緒勞動”雙線調研計劃。
7月4日-11日,團隊分兩組展開行動。通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分析12名青年社會工作者的自我領導力、心理資本及職業滿意度,提出“建立社工成長檔案”“優化督導機制”等建議,助力社工隊伍專業化。
聚焦6名機構管理者的情緒勞動,結合服務站情緒支持小組運作模式,探索“組織-個體”雙維度的情緒調節策略,為提升社工職業幸福感提供理論支持。
調研期間,隊員們累計走訪村莊6個,線上線下發放問卷500余份,形成2萬字報告。
全媒體傳播:矩陣發力,擴大實踐影響力
團隊創新宣傳模式,構建“短視頻+圖文+深度報道”傳播矩陣。在抖音、視頻號、小紅書、微博發布實踐紀實視頻共124個。微信公眾號推出“青之音”“村之行”“時光之戀”專欄,發布推文26篇。實踐成果被央視網、中國日報網、國際在線、未來網、環球網、環球時報、中國網、中國教育在線、中國鄉村振興網、中國農科新聞網、智慧中國、大學生云報、廣東廣播電視臺等20多家媒體轉載和報道,形成“校地聯動、青年有為”的示范效應。
實踐總結:青春不散場,奮斗正當時
此次活動中,青村時光突擊隊以“專業+情懷”雙驅動,既為基層社工提供了數據支持與對策建議,又通過紅色文化傳播、社區服務等行動踐行了青年使命。隊員們紛紛表示,從校園到鄉村,他們讀懂了責任二字的分量。未來將繼續關注社會需求,用青春智慧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