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荷。念頭一起,一刻也坐不住。合上書畫集,即刻起身出門。
已是黃昏,且下午下過一場雨,拂面的是沁涼的風,入眼的是迷蒙的將暗未暗下去的天色。路旁的草木漸漸迷離,展現的是影影綽綽的美。
此時,去看荷,時間似乎不相宜。哪管得了這些,仿佛是戀愛中的人,想見戀人的決心,刀山火海也攔不住。人心里惦著一件事,和戀愛中的人也差不多,況且也不是真要上刀山下火海,只不過時間上晚了一些。
就這樣,來到了距家有七八公里的湖邊。大概有兩三年沒來這里了,記得那會兒有環湖一周的跑道,路邊有很多紫色的馬鞭花,有一處地方鋪著古色古香的木橋,木橋四周荷葉田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風景佳美。現在住得稍遠了些,且居所后面就有清靜的園子,足夠平日散步了,而平日生活忙碌,散步竟也是稀少的。
但這個黃昏,深深扎入俗世生活的心、被柴米油鹽包裹的心,突然就念起人間還有風花雪月、還有琴棋書畫、還有很多很多雅致的事兒,落滿灰塵的人豁然間明麗起來。
去看荷。一刻也不愿等。天好了,周末有空了,等假期了……人總有萬千借口,與人間的萬千美好一次又一次錯過。而萬事萬物,誰會在原地等著誰呢?美是轉瞬即逝的。
一直往前走,在一個不起眼的湖邊一角,一片荷葉田田的景象逶迤到眼前。夜色完全暗下來,映著遠處的燈光和隱隱約約的音樂聲,這片荷更顯得清幽寂靜。瞪大了雙眼,又借助手機上的燈光和相機,放大,拉近,終于看到了兩三朵粉色的荷花亭亭于青翠的荷葉間,亭亭在清幽的暮色里,安然寧靜。
湖邊坐下來,坐對荷花兩三朵,賞心悅目兩三枝,人生知己有二三,已足夠了。
寧靜的湖邊小坐間,一幅古畫在心中浮起,越來越清晰,是沈周的《瓶荷圖》,講的是沈家“荷花燕”的故事?!昂苫ㄑ唷保春苫ㄑ?,欣賞荷花的一場雅集。那是1485年的夏天,沈周幾位好友有的遠道而來,有的自城中翩翩而至,有的則從昆山趕來相聚。他們歡聚一堂,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事,就是為賞荷花。沈周找了一個古舊的鐵黑色棱角分明的銅壺,剪了三柄青碧的荷葉,三朵粉色的荷花,錯落有致地插在銅壺中,擺在宴會中間,讓在座的每個人都能欣賞到。沈周寫他的銅壺荷花:“花葉交錯止六柄,而清芬溢席?!薄敖约位ǚ枪讨玻L致不減池塘間。”只看這些字句,荷花仿佛已從遙遠的舊光陰里跳脫出來,靈動、飄逸、出塵。他后來對這銅壺里的荷花更是念念不忘,就細細畫了下來。
這幅畫直到第二年夏天才完成。此時,沈周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故,他的身體不好了,他的心情是悲戚的。但他說:“雖偶而有數存焉,一樂一戚,皆自有定。以今之戚而省昨者之樂,不能無感慨也。遂補其圖,重錄前作,庸為故事云?!笔朗聼o常,人有歡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刻,憂傷時回首往日的喜悅,總讓人感慨萬端,也更讓人珍視歡喜的時光,珍惜眼前的生活。這也是縱然過了一年,沈周仍然要完成這幅畫的緣由。
看到這幅畫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首先自然是視覺美,賞心悅目,仿佛有幽幽荷香穿過,有清涼之風拂面。再細細凝視,發現這不是一幅靜物畫,壺中的荷花雖靜言不語,卻亭亭盈盈,有著經時光歷世事不凋的生命力。這正是畫家把觸動他的世間風物畫下來,也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融匯其中,讓生命中遇到的美好永葆生機,慰藉塵心,也給世人帶去安慰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