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集裝箱碼頭。 記者張鋒鋒 攝
晨曦微露,湛江港的龍門吊已舒展巨臂,雷州灣的海洋牧場上魚群在歡躍撲騰;正午驕陽似火,東海島湛江鋼鐵基地的爐火正旺,工人們專注盯著屏幕“一鍵煉鋼”。盛夏的湛江,空氣中彌漫著海風的咸澀與產業奮進的熱度,處處躍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經濟新變局,湛江以“抓經濟”破題,從“激活存量”與“做優增量”兩方面協同發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傳統動能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發展交織成“向上生長”的澎湃力量。
湛江市統計局公布的《2025年1—5月湛江市經濟運行簡況》顯示,1—5月湛江經濟運行延續向上向好發展態勢。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比1—4月提高4.1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工業投資占比達52.7%,其中,鋼鐵冶煉及加工業投資增長478.5%;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3.7%,占工業投資比重11.1%,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
冷軋精品鋼卷。 記者歐陽澤 攝
激活存量
讓“老家底”成為“新富礦”
豐富的海洋資源、全省最長的海岸線,這是湛江最大的底氣。當前,湛江堅持陸海統籌、向海圖強,聚力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綠色食品、藍色海洋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讓“老家底”成為“新富礦”。
寶鋼湛江鋼鐵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繼今年5月連破兩大關鍵節點后,6月28日和7月1日,再連破關鍵安裝節點,標志著國內首條“氫基豎爐+電爐”近零碳產線進入設備安裝沖刺階段。這個每年可減少碳排放314萬噸以上的項目將為鋼鐵產業再添一抹“綠”。
投產5周年的中科煉化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172億元,為國家創造利稅1250億元,相當于“再造”3個中科煉化。巴斯夫(廣東)一體化項目液體散貨碼頭通過對外開放驗收,標志著該碼頭已具備國際航行船舶停靠及進出口作業條件,為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后續的整體試投產運營奠定堅實基礎。以中科煉化、巴斯夫為“雙龍頭”,一個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正以令人矚目的態勢從藍圖變為現實。
依托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大唐雷州電廠、中海油烏石油田等重大項目優勢,湛江臨港經濟區蓄勢騰飛,將全力打造面向東盟市場、服務全國企業的出口加工和服務配套基地。
2024年12月17日,國家電投廣東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兆瓦增容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記者劉冀城 通訊員莫瑞杰 攝
視線轉向遼闊的海面,湛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蓬勃興起。
從徐聞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和投產,到遂溪江洪樂民陸上風電項目的并網發電,湛江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已穩步攀升,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今年風電產業再傳喜訊——湛江首個風電總裝百萬千瓦智能制造中心項目建成投產,國內首套大容量工業園區級分散式風電項目在湛江鋼鐵開工建設。目前,湛江海上風電場的總裝機容量達150萬千瓦,陸上風電與集中式光伏發電并網規模更是名列全省第一。
“恒燚1號”海洋牧場養殖平臺。 記者李忠 攝
沿著海岸線向深遠海挺進,“海威1號”“海威2號”“恒燚1號”等一個個大型海上智能養殖平臺傲屹深海。鳘魚、軍曹魚等優質品種魚類游弋于碧波間,一把飼料撒下去,魚群歡躍撲騰。今年4月,隨著“湛江灣一號”下水,湛江再添一座“海上龍宮”,遼闊的海洋正在成為豐茂的藍色牧場。
稟賦豐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湛江豐富的食物資源,業為綠色食品產業提速發展提供了沃土。紅土地上,菠蘿、紅橙、甘薯等農產品香飄四野;深藍海里,金鯧魚、對蝦、生蠔等水產品遙遙領“鮮”……近日,2025年第一批“湛品”品牌發布,“湛品”矩陣再添新成員,示范引領帶動產業發展。
集美景、美食等標簽于一身的湛江自然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打卡地”。以“看海、親海、玩海”為主題,湛江強化文旅開發整體設計與運營,大力發展“鮮美”文旅業態,將“流量”變成“留量”。2025年“五一”假期,湛江市累計接待游客177.54萬人次,較2024年同比增加77.14萬人次,增幅達76.83%;實現旅游收入約11.4億元,同比增長81%。
通過技術改造、鏈條延伸、綠色賦能,湛江優勢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成為經濟壓艙石和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俯瞰廣湛園(湛江奮勇高新區)。 記者張鋒鋒 攝
做優增量
以新質生產力搶占未來賽道
在傳統產業夯基壘臺的同時,湛江將目光投向更遼闊的“未來戰場”——前瞻布局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全力打造高質量產業載體,培育經濟增長的全新引擎,向著經濟騰飛的新高度大步邁進。
在湛江的產業藍圖中,高端制造載體正拔節生長。坡頭區龍王灣畔,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自2024年年初啟動,目前已成功引進并簽約廣東藍水、江蘇海力、深藍水下機器人等10個項目,總投資達127億元。“海工裝備產業”集群加速成型,向著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未來,隨著更多項目落地投產,這片熱土將為湛江經略深藍鍛造堅實的“鋼鐵脊梁”。
在未來產業的賽道上,湛江同樣快馬加鞭,積極布局,搶占發展先機。
低空經濟新賽道已在瓊州海峽展翼翱翔——全國首條無人機跨海物流航線在此開通,46.3公里的瓊州海峽天塹被壓縮為26分鐘的“空中直航”,荔枝、海鮮等生鮮貨物可實現“當日采摘、當日抵瓊”。目前,徐聞至海口航線已拓展至3條,覆蓋生鮮冷鏈、醫療急救、跨境電商等場景,年運輸量突破1500噸——這條“空中經濟紐帶”,正快速成長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重要物流新動脈。
當前,AI熱潮持續涌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賦能。加快打造“AI滲透之城”“邊緣AI應用產業之城”,是湛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發力點。
6月27日,湛江市人工智能協會正式成立。54個從事人工智能產業及相關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個人會員及單位會員加入AI“朋友圈”,將凝聚行業力量,加速產業創新融合,助力湛江市數字經濟與智能化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也正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各顯神通”:赤坎智慧港建成運營,引進國家超算中心廣州中心、省科學院資源,并吸引云天勵飛嚕咔博士拍學機代工廠項目落地;霞山構建“中國蠔都產業互聯網平臺”;雷州建成百度智能云(湛江)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徐聞在全國首個運用“大數據+產業+指數”模式,推出“徐聞·中國菠蘿指數”……
積極擁抱新科技革命浪潮,湛江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正在“無中生有、有中育強”,為未來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湛江企業亮相第137屆廣交會。 記者歐陽澤 劉冀城 攝
外貿展韌性活力
以高水平開放鏈接全球
今年4月,第137屆廣交會期間,湛江參展商就忙得不可開交:招商平臺“搬”到珠江游輪上,開館首日客戶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次日定金已到賬,老客戶帶新客戶前來看產品、談合作……湛江展團憑借不俗表現,收獲了線上線下意向訂單1.4128億美元,比136屆1.2695億美元和135屆1.1258億美元分別增長11.3%和25.5%。
剛剛過去的6月,湛江同樣“熱力四射”,2025廣東國際水產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逾300家參展商、4000家采購商走進湛江。一次次愉快的洽談在展館內進行,一場場誠意滿滿的交易在此達成,推動中國水產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中國水產的豐碩成果,達成意向成交額逾330億元。
2024年,湛江首批21位招商顧問全年累計引薦超60條招商線索,其中部分項目已經竣工投產。今年,湛江計劃再聘任約50名招商顧問,充分利用駐湛、駐外商協會企業資源,進一步拓寬招商資源信息和渠道。近期,湛江更是重磅發布20個招商熱點,推出42宗5238畝產業熟地、68.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打造“拎包入住”式服務,向全球投資者敞開懷抱。
誠如所見,湛江以開放包容的非凡姿態吸引著全球目光。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挑戰,湛江以高水平開放鏈接全球,外貿展現出韌性與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
2024年11月26日,中科煉化甲苯產品通過船運出口越南。 記者劉冀城 通訊員劉理銘 攝
今年前5個月,湛江市外貿進出口258.3億元。5月份進出口54.3億元,同比和環比增速都超過30%。其中,湛江市外貿主體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表現出較強的活力和競爭力。前5個月,湛江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40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9.5%。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0.5億元,增長80.7%,占42.8%,成為推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湛江作為“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的價值正加速釋放。近日,湛江荔枝通過空運首次出口匈牙利,意味著湛江特色農食產品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取得新突破。
而中亞地區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近年來與湛江市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機電產品、紙制品、鋼材等紛紛從湛江走向中亞地區。
湛江港集裝箱碼頭,一艘艘巨輪停泊,集裝箱層層疊疊,宛如鋼鐵森林。 記者張鋒鋒 攝
立足地處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交匯樞紐的地理優勢,湛江憑借“并行港”物流模式向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向西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向南連通海南自貿港,打造東、西、南三條物流通道。
得益于“并行港”物流模式,企業從“一家為主”到“百家參與”,貨物從“單一紙漿”到“小家電、凍水海產品、木門等多類商品”,目的港從“東南亞個別港口”拓展至“全球50余個港口”,真正實現貨物靈活出海“賣全球”。
依托深水良港,擁抱蔚藍機遇,南海之濱的湛江發展內生動力活力正進一步增強。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