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街道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以洪屋下村為打造鄉村美麗走廊的戰略核心示范,全域聯動,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走進南橋街道洪屋下村,一條融合鐵路文化與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走廊躍然眼前。這里曾是“臟亂差”的普通村莊,如今卻蛻變為集文化體驗、生態休閑、鄉村生活于一體的特色鄉村走廊,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板。
串珠成鏈,加快美麗鄉村全域提質
為深入貫徹“百千萬工程”目標和市委關于打造鄉村美麗走廊的戰略部署,南橋街道由街道主要領導掛帥“百千萬工程”工作專班,設立“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公室,明確責任分工,工作專班深入各村進行調研,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最終將提升鄉村村容村貌作為重要抓手,謀劃和集中精神全力推進“南橋街道社區建設示范項目”。截至2025年3月,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億元,工程產值突破1.63億元,已基本完成草蘇村委會東菊、洪一、洪二、獨田、后坑5個自然村基礎設施改造,全部實現雨污分流、村道巷道硬底化、村莊主次干道白改黑,東菊村整體風貌基本完成,全域提質初見成效。
在南橋街道社區建設示范項目實施過程中,南橋街道結合實際提出了保底、擴面、抓重點的思路,在完成片區基礎設施的改造時,圍繞重點路線強化風貌提升,打造關鍵節點。以“一軸五村多節點”巧妙串聯起草蘇片區“沙坡嶺村——洪屋下舊村場——鐵路邊特色帶——洪一洪二新村場及東菊村——獨田村——后坑村”這六大關鍵節點,打造6公里全域美麗鄉村走廊。通過“基建筑基—風貌塑形—文化鑄魂”三步走策略,洪屋下村、東菊村等四條特色走廊共建共融,形成“基礎設施+文化賦能”雙軌驅動的鄉村振興格局。
鐵路主題,打造美麗鄉村走廊標桿
四條美麗鄉村走廊以洪屋下村鐵路主題特色走廊為核心示范標桿,統籌推進“美麗鄉村走廊”建設落地實施。同時,通過系統性改造洪屋下村美麗鄉村走廊的改造,實現洪屋下村“交通升級、生態優化、文化活化”三位一體提升。
南橋街道以“拆、改、建”組合拳破局,使洪屋下村變身為如今干凈整潔美麗的“網紅村”。其中,清理衛生死角30處,拆除違建12座,修復巷道45條,外立面改造超1.1萬平方米;新建瀝青路8條、硬底化巷道150條,同步升級雨污分流與三線下地工程;廢棄空地變身生態小公園,垃圾分類亭、導視系統一應俱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鐵路IP賦能,讓文化場景“活”起來。洪屋下村巧妙融合鐵路元素與古村印記—仿制蒸汽機車、火車發展史宣傳欄沿路而立,“洪屋下村歡迎你”主題墻成為打卡地標;百年古樹、宗祠古井群修舊如舊,200米歷史院墻重現古韻。鐵路主題休閑廣場、觀景步道與生態停車場等設施,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鐵路工業風+田園慢生活”的獨特魅力。
南橋街道成功依托舊村場改造引入休閑產業,推動“庭院經濟”與商業開發協同共進:謀劃鐵路沿線地塊功能提升,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的新路徑;通過風貌提升吸引社會資本,激活鄉村內生動力;以閑置土地“變身”特色商鋪,筑巢引鳳,實現“顏值”與“產值”雙提升。
全域聯動,從“點上開花”到“全域風景”
洪屋下村的蝶變,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
在東菊村,經南橋街道社區建設示范項目實施,已接近完成升級改造。道路“白改黑”、雨污分流成效明顯,往日“臟亂差”現象不復存在。整潔的瀝青環村路,波光粼粼的風景塘,富有鄉村特色的墻繪,嶄新的路燈、監控和充電樁“三合一”立體化建設令人眼前一亮。
在后坑村,依托十八米路景觀大道與嶺南山竹綠蔭,構建起林蔭綠道網絡。生態停車場與文化廣場、健身廣場相互聯動,村口景石標識與休閑花廊塑造出田園門戶的獨特形象。
在獨田村,以運動休閑為主題,對籃球場、健身廣場與景觀池進行升級,新增機動車停車場及安全護欄,對核心動線的赤膊房進行改造,提升整體風貌。
“現在村容村貌提升了,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了,安全監控管理加強了,筑巢引鳳,接下來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豐富鄉村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做旺產業經濟。”草蘇村委的村民小組組長招建武說,6處清理地塊啟動商業開發籌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拓展集體經濟收益。
南橋街道的“基建帶動產業”模式已經初見成效。6公里長廊串聯5村,通過風貌提升吸引社會資本,激活鄉村內生動力。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將形成“一村示范、全域共富”的生動局面。
洪屋下村美麗鄉村走廊的實踐證明,文化活化與產村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下一步,南橋街道將以黨建引領凝聚合力,建立“街道統籌+村集體運營+市場參與”長效運維機制,注重群眾參與。街道將深化“百千萬工程”,以鐵路主題走廊為紐帶,探索更多鄉村發展新模式,讓美麗鄉村既有“詩意的棲居”,更有“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