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記者走進遂溪縣界炮鎮珍稀藥食菌產業基地,一股清新的靈芝香味撲鼻而來。(3月16日《湛江日報》)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探尋有效的產業振興路徑是關鍵所在。但在實踐中,一些地方面臨著產業發展停滯、難以突破固有格局的困境。究竟是產業項目沒選對,還是在產業發展的策略運用上出現了偏差?又抑或是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與協作,未能充分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3月16日,湛江日報刊登《“解鎖”靈芝猴頭菇 拓寬康養致富路》報道,“復盤”駐遂溪縣界炮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塑造產業新優勢的經驗做法,帶來了不少有益啟示。
精準定位,瞄準市場“破圈”。從產業項目的選擇來看,一些地方盲目跟風,看到其他地區某種產業發展得好,便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全然不顧本地的實際情況,最終事倍功半。反觀界炮鎮,巧妙抓住遂溪縣打造長壽康養之鄉的戰略契機,精準錨定養生藥食菌產業。這一決策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養生產品的需求呈井噴式增長。同時,工作隊利用界炮鎮當地氣候適宜靈芝等菌類生長的自然優勢,將產業定位在珍稀藥食菌領域,精準對接市場需求。這種精準定位,找到了產業“破圈”的突破口,從一開始就找準了“新賽道”。
多方協作,凝聚合力“破壁”。外部支持與協作的缺失,也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鄉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引導、資金技術投入以及科技創新的智力支持,導致產業發展舉步維艱。而在界炮鎮,多方協同的強大合作網絡成為成功的關鍵。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參與的工作隊發揮了組織協調作用,引入廣東問祥藥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資金與市場運營支持,同時依托中國科學院廣州微生物研究所的專業技術,構建了從產業規劃、技術研發到市場運營的完整產業鏈條。這種多方協作模式,整合了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不同主體的資源與優勢,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村民參與,激發活力“破局”。村民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體,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產業發展的成效。部分鄉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未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村民對產業發展缺乏認同感與責任感,甚至存在抵觸情緒。我們來看報道中肖大姐的一番話——“我在基地打零工,從菌種搬運到采摘包裝,全程參與。這里務工時間靈活,既能照顧家,還能學技術。”短短一句,信息量很大。界炮鎮通過靈活的務工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同時“還能學技術”,深度參與產業核心環節。這種聯農帶農模式,將村民與產業緊密綁定,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村民的主體地位,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真正從產業發展中受益,激發村民參與產業建設的熱情,打破產業發展的僵局——這正是界炮鎮帶來的啟示。
遂溪縣界炮鎮在產業振興過程中,憑借精準定位、多方協作、村民參與和完善配套等一系列“巧勁”,讓當地養生藥食菌產業“拔節生長”。各地鄉村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借鑒成功經驗,找準“四兩撥千斤”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