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湛江日報以“湛江的墻,會講故事”,配上一組照片展現各有特色的墻繪,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公益墻繪是近年來迅速走紅的文化現象。墻繪在街頭巷尾出現,不僅是對公共空間的視覺改造,更是一種以藝術為媒介的文化對話。墻繪藝術讓城市的墻壁煥發出光彩,讓市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增強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一畫一風景,一墻一文化。一面面原本單調的墻壁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一幅幅構思巧妙、色彩明快的彩繪映入眼簾。墻繪巧妙地融入城市圖景、文化遺產,旅游景點等內容,實現城市顏值與人居環境的雙提升,成為展示城市文化內涵、旅游風土人情的鮮亮名片,更是倡導文明新風、提升城市風貌的新平臺。
墻繪不單在城市做得紅紅火火,鄉村同樣精彩紛呈。日前,吳川市覃巴鎮新村請來廣州工程技術學院派出8批次120多名學生,完成6000平方米的墻繪創作。這些墻繪體現當地民風民俗、道德文化、鄉村新貌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墻繪為村莊帶來別樣的美感,滋養了村民的精神世界。繪畫創作融入鄉土文化,點亮了鄉村活力。
墻繪是美化街區村鎮、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賦予城鄉空間獨具特色的藝術氣息,產生不同的藝術魅力。
當前,在湛江市區街道和鄉鎮農村墻繪日益增多,同質化問題也在不斷顯現。一些地方,墻繪的設計風格趨于雷同,沒能體現自身地域與文化特色,失去了個性特征。創作者應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廣泛征求各界意見,精心創作更多有觀賞價值、有特色水平的墻繪,讓人們樂意打卡這些個性化畫面。
墻繪刷新了墻面,更刷新生活的色彩,刷新城鄉的景色。“小墻繪”再現大變化、傳播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