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運,瓊州海峽“上新”的,不只新能源汽車運輸專船“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還有一群活力滿滿的年輕人,黃萬里便是其中的代表。
“1991年出生,湛江人,海口女婿,跑船10年了。”這是黃萬里的自我介紹。在他看來,30歲出頭就能在瓊州海峽上掌舵“綠源二號”,是一種榮譽,但背后更多的是責任。
“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單航次可分別運載超160輛新能源汽車,是實打實的“巨輪”。
“我們船上14名船員,一半是‘90后’,還有兩名‘00后’。”黃萬里指著船員名單說。自從接到春運執行新能源汽車專船的運輸任務,黃萬里就與船員們以最快速度適應新船的工作模式。
“我們多次參加相關培訓,不斷進行推演和實操。”黃萬里說,自從1月8日首航以來,“綠源二號”已安全輸運新能源汽車超5000輛。
“你看,專業的人停車,就是快。”黃萬里介紹起“人車分離”的全新輸運模式。由于船舶構造的特殊性,“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裝載采用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代泊的方式進行裝車作業,從而提升裝車作業效率。
“游客把車開到船頭,交由專門的代泊司機將車開進船艙停放。車主則登上旁邊另外一艘客滾船。待新能源車專用船和客滾船抵達海峽對面港口后,再由車主登上新能源汽車專用船將車駛出輪船。”黃萬里解釋說,一方面代泊司機經過相關培訓,能夠快速找到準確的停放位置,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普通旅客對船身結構不熟悉而引發的安全隱患。
車輛停穩后,船員用墊木對前后輪胎進行固定,防止車輛在輪船運行過程中晃動。記者注意到,甲板上還安裝了“地令”,當遇到較大風浪時,工作人員會通過鏈條將“地令”和每個車輪胎捆綁固定,通過“雙保險”確保車輛安全。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