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羨山珍羨海鮮”,這句自古流傳的佳話,生動描繪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吳川吳陽鎮的水產盛景。吳陽沙螺和芷寮蟹,這兩種生長在鑒江河口與海水交匯處的水產珍品,憑借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和鮮美口感,曾為古代朝廷貢品,享譽四方。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鑒江下游筑壩等影響,它們的產量大幅減少,甚至在吳陽鎮的餐館也難覓其蹤影。
近年來,吳川市攜手多方積極開展技術合作,啟動吳陽沙螺和芷寮蟹繁育運營管護項目,全力推動本地特色美食“產業化崛起”,讓消失多年的吳陽沙螺和芷寮蟹重現鑒江口,為吳川打造本土特色美食品牌注入強勁動力。
吳陽沙螺
原產地“吳陽沙螺”有望重回餐桌
2024年12月23日,吳川市農業農村局在吳陽鎮沙角旋鑒江出水口開展尖紫蛤(沙螺)增殖放流活動,成功投放120萬粒尖紫蛤(沙螺)種苗到鑒江口沙螺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域.此次投放的沙螺,是吳川吳陽鑒江河口特有品種——吳川沙螺,學名尖紫蛤。上世紀70年代至今,尖紫蛤自然資源量逐步下降,2011年,在鑒江河口成立了尖紫蛤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吳川市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士介紹,吳川吳陽沙螺是一種深受消費者歡迎、獨具地方特色風味的水產品,其個頭大,肉嫩味美,營養價值高。因此,養殖吳陽沙螺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利于推動吳川本土特色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吳川市和多方積極開展技術合作,原產地“吳陽沙螺”有望重回餐桌。2022年,吳川市在尖紫蛤(沙螺)種苗繁育基地啟動尖紫蛤(沙螺)繁育運營管護項目,由廣東海洋大學和中農國際農業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經過親貝培育、規模化人工育苗和人工養殖三個階段,成功培育出大批量的尖紫蛤(沙螺)幼苗。2022年12月13日,吳川市農業農村局已在鑒江口尖紫蛤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投放尖紫蛤(沙螺)幼苗110多萬粒,幫助恢復沙螺種群數量。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黃海立指出,沙螺的繁育對用水咸度的要求非常苛刻,過咸過淡都會導致死亡。吳川沙螺人工養殖試驗成功后,養殖前景非常廣闊,對鑒江河口地區養殖品種結構優化提升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在近岸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和凈化方面也有很大的生態意義。另外,沙螺以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作為餌料,這對近岸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和凈化方面具有生態意義。
芷寮蟹
芷寮蟹從瀕臨絕跡到產業化重生
與吳陽沙螺齊名的,還有吳陽芷寮蟹。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這種螃蟹的肉質極其鮮美,并有特有的“頂角膏”。打開芷寮蟹的蟹殼,可見一層蛋黃色的蟹膏覆蓋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黃,入口鮮美嫩滑,回味無窮。秋后之蟹,不但長得肥大,硬殼底下還會長出一層軟殼,不但蟹肉蟹黃味美可口,那層軟殼更膾炙人口,令人百吃不厭。據了解,芷寮蟹在宋代已列入水產珍品,明清兩朝更被多個古籍列入“天下名蟳(蟹的古稱)”,在我國首次水產品評比中獲蟹類第二名。
鑒江出海口的吳川吳陽鎮芷寮村,曾是芷寮蟹主產地。據吳陽鎮芷寮村原支部書記林瑞沂回憶,在圍海造田之前,鑒江出海口一帶由于咸淡水交界,水中浮游生物豐富,養分充足,除芷寮蟹外,還有沙螺、蝦蛋、禾蟲等各類生物。這里曾是漁港之區,有1000多條疍家船泊在這里,一到晚上各船“圍尾燈”閃爍,蔚為壯觀!
1975年,芷寮蟹就幾乎絕跡了。從20年前開始,吳陽人就不斷嘗試從偶獲的野生蟹中育苗,但均難達到產業化養殖的要求。
幸運的是,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首批恢復量產的吳陽芷寮蟹即將走上餐桌。據吳川市創富養殖科技基地的芷寮蟹項目倡導人陳先生表示,通過跨地域技術合作,在粵東技術合作方基地首批量產的芷寮蟹,至今已生長五個月,還有一個月便可出欄,各項數據顯示,只要管理得當,芷寮蟹完全可能達到頂級膏蟹的“黃油蟹”指標。
陳先生透露,首次量產成功后,將整套養殖技術轉移回吳陽鎮,包括為吳陽量身定造的集裝箱精養螃蟹技術。屆時,芷寮蟹將在鑒江口各鎮產業化重現,為家鄉人帶來正宗地道的美食享受,為當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動“美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市面也有所謂的吳陽沙螺、芷寮蟹,但多為廣西等地的人工養殖,真正生長在鑒江河口與海水交匯的吳陽沙螺、芷寮蟹極少。”吳川飲食從業人員楊先生說,吳陽沙螺、芷寮蟹走上產業化的重生之路,有望提升吳川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品嘗,帶動當地餐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
吳川市本土文史專家、廣東省級非遺“年例”代表性傳承人凌生指出,將吳陽沙螺、芷寮蟹等地方美食打造成大品牌,塑造家鄉“美食名片”至關重要。他認為,美食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推動吳川特色美食發展,關鍵在于走出品牌化、集群化的本土特色路徑。
“保護本土珍稀名品,并非朝夕之功,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凌生認為,吳川吳陽沙螺和芷寮蟹重現鑒江口,走上“產業化崛起”之路,值得期待。他指出,吳川市應繼續加大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方面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保護能力,為沙螺與芷寮蟹的生長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生態環境。
“原產地吳陽沙螺、芷寮蟹有望重回餐桌,值得關注和期待,”駐吳川的湛江市人大代表林壯錦表示,美食產業是一個關聯度高、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應大力推動“美食+”產業發展。當下,以美食為媒已成為各地推動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吳川美食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城市知名度和區位價值不斷提升,推動“美食+”產業發展,吳川潛力巨大。
林壯錦建議,吳川應強化規劃引導,探索“美食+”本地路徑,以產業發展思維推動美食業壯大,帶動關聯產業;出臺扶持政策,統籌美食相關產業發展;利用美食文化資源,加強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舉辦美食節等活動提升知名度;與餐飲企業合作,豐富游客美食體驗;各部門聯動,政企合力,發揮吳川優勢,做強特色美食與文旅品牌,推動“美食+”產業提升,助力鄉村振興。
吳川市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士表示,吳川將加大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方面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保護能力。同時,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推動相關產品養殖技術的不斷升級,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讓吳陽沙螺與芷寮蟹真正成為吳川市的一張亮麗名片。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