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明天天氣如何。”
“請在上午10點提醒我開會。”
“幫我擬定一份菜單。”
……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與人工智能(AI)的這些互動是否已成為常態?從智能語音助手到自動化寫作工具,AI的應用已深入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催生了人工智能(AI)訓練師等新職業,市場對其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湛江,也有這樣一群AI訓練師。他們使用智能訓練軟件,在人工智能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數據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交互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
他們就像是AI的老師,也像是父母一樣精心“喂養”培育AI,把大量的文本和圖像數據等“教”給AI,再不斷訓練它掌握這些內容,讓AI能夠更“懂”人類的各項需求,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AI訓練師龐嘉豪(右)指導求職者在智慧就業服務平臺一體機上向AI發起咨詢。
怎樣養成一個“聰明”的AI?
“您好!我是小湛,請問您想咨詢就業方面的政策還是創業方面的政策呢?”“您是應屆生還是已經有工作經驗了呢?這樣我能更準確地推薦適合你的政策哦。”……
面對求職者在智慧就業服務平臺一體機發起的咨詢,平臺AI“數字人”熟練、耐心地解答,求職者馬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很智能!現在的AI懂得實在太多了,比去相關部門咨詢前臺工作人員還要方便省事,也比以前的AI更‘聰明’了。”正在體驗AI就業服務一體機的求職者小林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由湛江AI訓練師開發的一款專為解決當前就業市場難題而設計的新一代就業服務平臺。除了AI答疑,該平臺還有AI求職、培訓、經辦、簡歷、面試、測評、本地等模塊。AI了解了小林的相關信息后,一份個人簡歷隨之誕生。令人嘖嘖稱贊的是,每個人和AI進行對話測評,AI會根據個人不同情況,給出不同的、符合實際情況的測評結果。
這個“聰明”的AI背后,凝聚了一群AI訓練師精心“喂養”和訓練的心血。
“別看AI測評只有15道問題,這需要至少8萬多條語料作為‘養料’。”AI訓練師龐嘉豪笑著說,這個AI就像自己的一個孩子,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準備語料素材“喂養”給它以作訓練,不僅要讓它“吃飽”,還要讓它“吃好”,才能讓它“長大成人”,變得更“聰明”,更懂人類的需求。
AI訓練師把大量的文本和圖像數據等“教”給AI,再不斷訓練它掌握這些內容,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這些“養料”又來自哪里呢?“主要有幾個途徑,除了開發團隊自身的積累之外,我們還通過了解市場需求、走訪客戶、與學生溝通等渠道去獲取‘養料’。”龐嘉豪說,“AI本身沒有背景,但是它的背景又很大,你得‘告訴’它,它究竟是一個‘律師’,還是一個‘寫手’,賦予它特定的‘身份’,它才會為你提供相應的服務。”
為讓AI掌握的內容更全面,他和團隊花了80%的時間在準備語料素材上。同時,還要進行模型調優、開展測評、應用端業務邏輯開發等,給AI提供更多的算力支撐,提高邏輯水平,讓它的“智商”變得更高。
“生成式AI不僅能夠模仿人類創作內容,如文本、圖像和音樂,還能在不同領域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它通過學習大量數據中的模式,可以生成新的、原創的內容,這為創意產業、個性化服務等領域帶來了無限可能。”龐嘉豪和他的團隊,正在探索這一領域的潛力——利用生成式AI打造智能職業規劃專家。
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他們的系統不僅能理解個人的職業背景和發展目標,還可以模擬真實場景下的面試過程,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政策咨詢服務。“無論是幫助求職者準備面試,還是協助政府機構進行更高效的公共管理,這種基于AI的職業規劃工具都能顯著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龐嘉豪說。
AI訓練師接受記者采訪。
AI訓練師接受記者采訪。
湛江哪些領域亟需AI賦能?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被寫入相關報告,其中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那么,人工智能會“+”出什么新場景?湛江的產業結構中,哪些領域最需要AI賦能?
詹峰回答記者疑問。
“在本地產業結構中,有幾個關鍵領域尤其迫切需要AI技術的賦能,以實現產業升級和效率提升。這些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海洋與農業產業、制造業以及就業服務和政務服務。”AI訓練師詹峰說。
以海洋與農業產業為例,這是湛江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結合 AI 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這一傳統產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具體來說,AI可以幫助建立智能海洋牧場,通過實時監控水溫、水質、魚類行為等數據,精確控制氧氣供應、投餌量從而確保最佳生長環境并減少資源浪費。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產量,還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這種迫切需求同樣體現在湛江制造業領域。詹峰認為,AI的應用能夠為制造企業提供標準化生產流程建設的支持,幫助企業從傳統的經驗驅動型管理模式轉向數據驅動型。
“AI在推動傳統行業轉型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一個強大的數字化轉型切入點,更為企業提供了從數據中挖掘價值的新途徑。通過將歷史資料和文檔轉化為寶貴的訓練資源,AI能夠成為最了解公司業務的‘智能伙伴’,例如數據資產化、定制化解決方案、持續學習與迭代等,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技術挑戰。”詹峰說,借助AI技術,企業可以優化生產線配置,預測設備維護需求,甚至實現預防性維護。此外,AI還可以協助管理層基于數據分析作出更科學的戰略決策,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政務服務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步改變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互動方式。引入AI技術后,政府機構可以通過自助服務終端或在線平臺,讓市民自行完成諸如政策咨詢、補貼申請等事務,減輕工作人員負擔的同時,也為民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
采訪中,記者所體驗到的智慧就業服務平臺一體機,目前已先后在2024年廣東省“南粵家政”大型招聘會、2024年湛江市“筑夢青春 就業啟航”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以及2024年廣東省退役軍人、隨軍家屬粵西片區(湛江)招聘會上提供AI就業服務。
“一些求職者應聘時可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怎樣尋找合適的工作以及后續如何提升自我,這套AI就業服務流程,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惑,從而提高整體就業質量和穩定性。”龐嘉豪告訴記者。
龐嘉豪、詹峰正在測試智慧就業服務系統。
如何讓AI更好為我所用?
未來已來,AI正引領著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如何更好擁抱AI?如何與AI連接,提前掌握適應AI時代的知識與技能,以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值得深思的話題。
“有人擔心AI會讓工作變得不再安全,但我卻認為,AI是一個放大個人能力的好幫手。未來,掌握一些AI技能可能會成為職場的基本要求。”詹峰說,“通過不斷實踐,你會發現AI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讓你有更多精力專注于創造性的工作。”
那么,這些智能助手是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的呢?
據他觀察,目前不同行業對AI的應用各有千秋。例如,在市場營銷領域,可以用AI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做出更精準的廣告投放;而在制造業,AI可以幫助優化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節。因此,我們需要思考怎樣用AI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比如,如果你經常需要制作PPT,那么可以學習一下如何使用AI工具快速生成專業的演示文稿;或者你是做客服的,嘗試利用聊天機器人來提高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學會如何把AI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是亟需掌握的一項技能。為此,企業在尋找AI人才時,看重的是既懂技術又了解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市場上并不缺少純技術型的人才,但真正稀缺的是能夠準確理解業務需求、設計并實施具體解決方案的人。這類復合型人才能夠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詹峰認為。
眼下,湛江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也意識到,AI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競爭的關鍵技術,企業也期待AI人才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緊跟行業發展動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過,詹峰指出,湛江的AI應用場景還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需要積極構建更多人工智能產業場景,也呼喚更多的AI訓練師。“我們希望讓更多人明白,AI更多是輔助工具而非替代者,并且掌握AI技能可以為職業生涯帶來更多可能性。”
對于許多人在初次接觸AI時感到無所適從的問題,詹峰說,盡管AI技術看似復雜,但實際上它的使用門檻正在逐漸降低,很多功能都可以通過簡單的界面操作實現,不需要深厚的編程功底。“只要積極摸索,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學會并善用AI技術,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職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