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閑置地利用起來了,能種菜、逛公園,生活更有滋味了”,村民贊不絕口。今年來,廉江市橫山鎮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過程中,在央村探索“共見證擱爭議,共商議齊使用”模式,通過鎮、行政村、自然村等多級黨組織牽頭,引導群眾擱置對土地、山林、房屋的爭議,重新恢復各類爭議資源的使用。昔日的爭議地、荒置地紛紛成為村民的菜籃子、果園子、后花園和休憩地。
共同見證 對爭議擱一擱
橫山鎮央村位于廉江西南部,毗鄰遂溪縣,土地山林資源豐富。長期以來,該村土地山林權屬爭議等糾紛錯綜復雜,既有本村與外村的爭議,也有村集體與村民的爭議,村民與村民之間的爭議。土地權屬不清,各方爭議不斷,致使土地、山林、房屋長期閑置,特別是村周邊的土地,既浪費土地資源,又影響鄉村風貌,一直是困擾村集體的“心病”。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塊地塊都白白荒廢了10多年,黨委政府、村委為我們作見證,大家都愿意讓一步,利用這次典型村建設機會,把環境搞好。”央村干部潘康裕說道。
為破解爭議地荒置這一“老大難”問題,橫山鎮委駐村工作組利用駐村工作日、平安夜訪、專項走訪等各種契機,積極與“兩委”干部、爭議雙方、族長鄉賢等溝通,全面了解“老大難”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們位置面積、現狀等,逐一登記造冊,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為后續建設“四小園”筑牢根基。
共同商議 為改造方案建言獻策
“我認為把地塊種點樹、鋪些草、做些涼亭,建一個公園較好。”在央村學校背后的地塊討論會上,村民各抒己見,有的提議劃分給村民種植蔬菜、水果和花卉,既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又能緩解日后維護壓力;有的主張建設成村小公園,美化村莊環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只要群眾樂意,我們公司可以幫忙為這塊地免費設計‘四小園’。”正在村建設污水管網的橫山鄉賢鐘老板表態道。日前,鐘老板邀請專業設計團隊精心規劃“四小園”,充分考慮村莊整體布局、村民實際需求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巧妙融入鄉村特色和文化元素,力求做到科學合理、美觀實用。
今年9月份以來,央村多次通過村大喇叭召集、村黨組織邀請的方式,以“現場會”“交流會”“茶話會”等形式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廣泛聽取村民意見,深入了解爭議各方訴求,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讓村民自主選擇爭議地的改造方案。
共同使用 讓成果惠及群眾
“我們正謀劃如何分配一些菜園、果園等分配給一些五保戶、低保戶,利用爭議地建設的‘四小園’為解決群眾燃眉之急。”村長潘鑾說。截至10月底,央村村通過黨組織牽頭,以“共證共商共用”模式化恢復3起各類爭議資源的使用,其中一塊已建成村內小公園,成為群眾休憩的好去處;一塊正在謀劃建設“四小園”,方案設計中,為群眾生活增加一些瓜果;一塊標立村的指示牌,推動村形象的提升。
央村村委將擱置爭議地綜合利用建成“四小園”,是橫山鎮探索推進典型村建設的成功實踐。接下來,橫山鎮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村民主體作用,讓村民成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公園村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