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秒出片的雷州city”“雷州旅游手繪攻略”等接連引起網友關注。
近段時間,雷州“City walk”(城市漫游)持續出彩出圈,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背景下,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打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縣城,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求,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縣域經濟騰飛的關鍵舉措。借“百千萬工程”之契機,給縣城來一場更新,很有必要。
對于雷州而言,縣城更新要注重“老”與“新”的統籌協調——
老城區,要留住“歷史感”與“煙火氣”。要從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的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優化縣城的空間布局和功能配套,在充分尊重自然肌理、歷史文脈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老城區更新改造,更好延續歷史文化、留住城市記憶。
建新城,要突出“強功能”與“優品質”。要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新城,下力氣做好產城融合這篇文章,辦強教育醫療,有效疏解老城區過于擁擠的人口規模,持續提升縣城功能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
具體來說,又有三個關鍵詞:以人為本、留住記憶、曬出特色。
縣城更新,首先要更自覺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協調好發展經濟和改善人居的關系,提升人民群眾縣城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縣城更新,不等同于舊城改造。與當下如火如荼的“百千萬工程”結合起來,更應著重的是轉變縣城開發建設方式,推動縣城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為縣城民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為游客網友帶來新形態的漫游體驗。以人為本,完善設施、美化環境、補上短板,讓縣城作為整體的公共空間而更加宜居、親和、包容,應該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縣城更新,要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留住城市記憶,杜絕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縣城要發展,特色不能丟。一座城市的底蘊和魅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源于它的歷史景觀和傳統街區風貌。近來曲街歷史文化街區的“爆火”告訴我們,縣城更新就應該拒絕簡單的“復制”和“克隆”,注重保護縣城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和地域民俗文化的延續性,實現“溫柔轉身”。如何在更新中適應居民生活新需要、補短板解決功能不足等問題,又保證城區原有韻味,體現縣城空間意象和格局之美,值得好好思考。
縣城更新,“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要有問題意識,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雷州的特色“曬”出來。完善適老化和無障礙設施,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增加公共體育活動場地……這些補短板、惠民生的需求,應成為縣城更新的重點。同時,又要與文旅產業等結合起來,打造一個立得住、叫得響的城市IP,進一步開拓“奔縣旅游”大市場。
有理由相信,隨著“人的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縣城更新將為幸福生活不斷“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