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公安忙碌的身影,成了國慶假期里一道獨特的風“警”線。在湛江公安,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它們勇猛無畏、身懷絕技,是民警輔警守護平安的忠誠伙伴。近日,記者走進湛江市公安局新警犬訓練基地,探訪警犬的風采,傾聽不一樣的平安故事。
在湛江市公安局警犬訓練基地,新警犬正在進行日常訓練。記者劉冀城 攝
湛江警犬“搬新家”
警犬在公安機關偵查破案、安檢排爆、搜查搜救、巡邏防控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0月3日,在市公安局新警犬訓練基地揭牌啟用活動中,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國濤要求,新警犬訓練基地要按刑事技術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職業化建設的要求,持續加強和改進警犬技術。
今年6月,市公安局著手建設新警犬訓練基地。建成的新基地占地約50畝,犬舍寬敞明亮,為警犬提供了良好的訓練場地和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新購置的4套警犬訓練設備,為警犬的日常訓練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編”警犬養成記
國慶假期,新警犬訓練基地的訓導員們在崗在位,帶領警犬在烈日下一絲不茍地進行跳躍障礙、撲咬、搜捕、搜爆等科目訓練。
“帶警犬,其實就像帶孩子。每個品種的性格、智商都不一樣,有的犬類乖巧一些,有的犬類對抗性強一些。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警犬制定了個性化的訓練方案,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不斷提升警犬的服從性和針對性。”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第四大隊警犬中隊中隊長葉磊說,基地現有警犬品種包括馬里努阿犬、昆明犬、荷蘭牧羊犬、德國牧羊犬等。幼犬一般從4個月開始進行幼訓,經過半年或一年時間的專業訓練并通過考試后才能夠入編工作,成長為一名正式的警犬。
訓練警犬的過程艱苦而枯燥,看似簡單的“坐”“立”“臥”等動作,需要經過成百上千次重復訓練才能夠形成條件反射。而要完成專業的搜索、追蹤等實戰任務,更需要長期科學訓練。
“汪汪兵團”屢立奇功
葉磊與警犬打交道有35年,2019年,葉磊被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評為優秀帶犬民警,其訓練的警犬“馬龍”和“童童”被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評為二級和三級功勛犬。葉磊和他的警犬,成了工作中的“最佳拍檔”。
今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上午,麻章區太平鎮93歲村民何某離家走失,家屬多番尋找未果,非常焦急。當晚氣溫較低,如不及時找到,何某將面臨危險。訓導員韋耀攜警犬“旺仔”臨危受命,緊急趕往現場追蹤。“旺仔”感受嗅源后隨即沖向路邊的樹林方向,經過持續搜索,于當日16時43分在樹林邊找到了走失的何某。此時,何某已因疲勞困倦倒在地上,訓導員立即撥打120協助將其送往醫院救治。經救治,何某身體無大礙。
今年以來,湛江公安堅持“科技+人力”,創新運用警犬技術參與查找失聯人員,共出動警犬208只次,參加搜救行動143次,成功找回48人,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