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灣實驗室。記者歐陽澤 攝
浩瀚海洋生機盎然,蘊藏豐富海產資源。近年來,湛江瞄準“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市”目標,建設國家“藍色糧倉”,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全力打造全國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市,奮力打造全球水產產業高地。
據統計,2023年,湛江實現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為1286.02億元,漁業總產量128.5萬噸,漁業產值290.2億元,其中海水養殖產量87.99萬噸。
育種創“芯” 構建海水種苗產業體系
湛江市硇洲族大黃魚研究院成立、組建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持續擴大南美白對蝦育種優勢,構建大量家系,解決遺傳后代不穩定問題……“良田”離不開好苗,海水種業是海洋養殖的“芯片”,湛江聚力推進水產種業創新工程。
近年來,湛江積極構筑現代化海洋牧場育種創新平臺,加快編制《湛江市水產種業發展規劃》,攻堅種源核心技術難題,完善育、繁、推一體化水產良種體系建設。通過自主創新,湛江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其中,對蝦、海水魚、珍珠品種選育走在全國前列。
半潛錨泊桁架式智能養殖平臺“恒燚1號”。記者歐陽澤 攝
雷州西海域,“海威1號”海上養殖平臺開始投放魚苗,標志著湛江首個海上養殖平臺(“海威1號”)投入使用。記者張鋒鋒 攝
海上養殖平臺“海威1號”與深水網箱交相輝映。記者張鋒鋒 攝
“海威2號”靜靜地矗立在雷州流沙灣海域。記者張鋒鋒 攝
科技賦能深海牧漁
今年以來,廣東規模最大的海上養殖裝備“恒燚1號”正式投產、國內首個自主升降海洋牧場平臺“湛農1號”下水,與流沙灣海域的“海威1號”“海威2號”共同組成湛江深遠海智能化養殖矩陣。
湛江灣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作實驗。記者殷翊展 攝
為進一步搶占“藍色經濟”發展機遇,湛江近年大力推動智慧漁業發展,圍繞水產品加工、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和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組織實施涉海科技創新項目,成立了湛江灣實驗室、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研究院、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南海海洋牧場智能裝備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為海洋牧場的智能化、科技化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目前湛江灣實驗室研發的部分智慧漁業科研成果已應用于生產,促進湛江海洋牧場建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海威2號海上養殖平臺,工作人員正在收獲金鯧魚。記者張鋒鋒 攝
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中國對蝦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一系列城市榮譽的背后,藏著湛江向海圖強的奮進密碼。踐行大食物觀,湛江水產業重點發展“一條魚”“一條蝦”“一只蠔”,推動湛江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海洋牧場千億級產業集群,以鮮美水產助力“鮮美湛江”建設。
匯富公司員工黃高興展示剛捕撈的金鯧魚。記者李忠 攝
今年3月,由廣東南雁商貿有限公司建設經營的廣東省金鯧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金鯧魚深海網箱養殖加工建設項目(一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聚焦金鯧魚深海網箱養殖加工建設,并將打造一個擁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深水網箱產業基地。
截至去年,我市深海養殖網箱增至3563個,數量占全省七成。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