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湛江分公司對員工進行數據產品培訓。
數據要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這條“高速公路”的搭建;智慧海洋牧場應用場景的打造,需要深化產學研用交流合作;低空經濟的“騰躍起飛”,要依靠數字人才的“養成”……修“路”、搭“臺”、引“智”、育“才”,湛江努力打出一套發展數字經濟的“組合拳”,推動數據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催生更多新質生產力。
夯實“底座”打通信息“大動脈”
要致富,先修路。數字基礎設施好比數字經濟時代的“高速公路”,直接影響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進度、質量。
近年來,湛江謀局落子,不斷修建完善數字經濟的“高速公路”,一座座5G基站、高速光網等數字基礎設施拔地而起,“雙千兆”網絡設施持續鋪開,全市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實現優化升級,湛江先后成為全國首批“雙千兆”建設示范城市、全球首個全千兆云VR商用試點城市。
信息化“新基建”也為大工業生產注入了“云”力量。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寶鋼化工、大唐電廠榮獲“綻放杯”5G大賽相關獎項,中粵能源5G工廠實現生產管理數字化、智能化。
駛上這條“高速公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湛江將于兩年內推動水產、小家電、羽絨三個行業24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領域。只有加速打通信息“大動脈”,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速,才能更好為數字經濟“搭橋鋪路”。
業內認為,搭建好這條“高速公路”,通過運力、算力、存力三者協同發展,可以讓數據的采集、傳輸、計算、存儲和分析更高效,進而實現數字生產力的躍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活力。
針對目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速的短板,湛江正努力加強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化引領城鄉一體化發展,彌合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謀劃算力網絡、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圍繞重點應用場景強化城市邊緣智算中心,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算力的需求,通過推動“運力”設施提檔升級,打造堅實的“算力”設施,構筑可靠的“存力”設施,促進“數智轉型”。
“數字經濟的‘底座’涉及到多個方面,我們現有的‘云’類基礎設施項目,對數據的存儲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移動湛江分公司副總經理詹艷桃告訴記者,該公司通過建設中國移動(廣東湛江)數據中心,構筑可靠的“存力”設施,目前已為落戶該數據中心的霞山區智慧城市項目、廣東“數字政府”政務云湛江節點平臺提供安全的基礎設施服務,讓數據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
依托該公司搭建的“底座”,湛江市雪亮工程、遂溪縣智慧交通工程、中科煉化5G+智慧能源等項目順利推進。該公司目前還在算力資源池、AI大模型、物聯感知平臺等“大腦”建設方面發力,以更好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建平臺借“外腦”共拓“藍海”
總建筑面積為106760平方米的“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海東新區園區正在加速建設。目前,園區智慧展示中心已基本完工,正在積極開展招商工作。未來,這里將被打造成湛江發展數字經濟的“空間載體、政策載體、資金載體、數據載體”。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厚植“土壤”、培育“生態”。近年來,湛江加快謀劃布局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或產業集聚區,意在吸引一批高科技、強創新、有技術、有資源的企業入駐,培育高端人才和新一代電子信息、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等高附加值產業。同時,湛江發揮港、城、島資源優勢,結合各縣(市、區)資源稟賦,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布局建設若干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的特色產業園區;鼓勵數字經濟領域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參與產學研深度合作,共同創建科技創新平臺。
為更好提升數字化轉型效率與質量,湛江致力于搭建合作平臺、用好合作平臺,借智借力,共同開拓數字產業“藍海”。
今年5月31日,在2024年數字湛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電運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湛江市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合資成立的國有企業——湛江市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作為湛江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的平臺,湛江市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將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智化等方面,積極助力湛江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賦能政府和企業數字創新生態發展。
同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與廣州希音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借助企業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力量,推動湛江在數字經濟、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快速發展。
8月8日,雷州市人民政府與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及數據標注基地項目協議,雙方將在數據標注基地、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文旅四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善借“外腦”,為湛江數字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硬核”動力:
依托抖音平臺在電商助力、商家發展、人才培育、文旅推廣、鄉村形象提升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湛江1541個在抖音平臺經營的電商商家平均交易額16萬元,同比提升376%;
在中國聯通廣東省分公司的技術賦能下,“5G+湛江鋼鐵”、深海網箱大數據、廉江旅游大數據等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行業標桿項目和示范應用相繼落地;
湛江灣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平臺公司”的合作模式,依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范學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聯合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海洋牧場創新聯合體——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和智能化升級養殖平臺;
……
一項項合作的不斷達成,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成長,為湛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空間。
做大數字化人才“蓄水池”
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本質是人才驅動。發展數字經濟,要大力培育數字人才。
當前,湛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但與產業發展規模不相匹配的是,數字人才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本地數字化服務商少,外地服務商服務成本高,企業缺少既懂產業又懂數字化的復合型人才,均是我市推進數字化進程中的“攔路虎”。
數字化人才短缺,如何破局?著力做好數字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是關鍵。唯有做大人才“蓄水池”、凝聚人才“磁力場”,才能跑出引智育才“加速度”。
湛江市科學技術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應持續完善科技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深入實施“企業提需求+高校院所提供人才支撐+政府給支持”引才方式,靶向引進高層次人才,并依托重點人才項目,探索建立創新型人才“柔性聘用”方式,持續引進以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團隊,同時,鼓勵高校院所和企業共建實踐基地,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和產業高端人才。
目前,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通過共同學習、研討、調研走訪等方式,使外地數據服務商感受到湛江對數據產業創新生態的重視與決心,不斷幫助數據服務商尋找需求、構建場景、完善產品,將外地優秀數據服務商留在湛江。
與此同時,數據經紀人、數據服務商也在緊鑼密鼓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今年,中國移動湛江分公司聯合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主辦廣東省第一場數據要素高層次人才高研班,搶抓機遇,加強人才培養。湛江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正致力于培育涵蓋數據交易經紀、資產評估、資產入表等多個專業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以更好地應對數據經紀的工作。
如何培養本土數字人才,更好服務數字經濟?湛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建議,加強本地高校和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開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湛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可實施勞動者數字化技能提升行動,加強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力度,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數字技能水平。
“我們學校正在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建設,將學院特色優勢融入數字化變革大勢,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培養管理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為湛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嶺南師范學院商學院副院長陳臻教授說,商學院設立了數字經濟創新班,開設相關課程,專門培養數字經濟管理型人才。
接下來,嶺南師范學院將以創新班為基礎,積極申報數字經濟專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等相關新專業。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面,該校開設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相關專業。此外,該校與順豐速運合作申報了省級產業學院——物聯網與跨境電商產業學院,力圖通過物聯網等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化整個跨境電商業務的流程。該產業學院已立項建設,目前在跨境電商、低空經濟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和實踐。
面對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湛江正積極培養適應時代需求和產業技術變革的數字人才隊伍,謀劃并構建多層次培養體系、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提升“綠地”品質,讓一棵棵“小樹”茁壯成長,促使數字經濟發展“枝繁葉茂”。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